“何時住巖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時住巖下”全詩
端倪還眇眇,勛績自巍巍。
學僻門常掩,詩枯毫懶揮。
何時住巖下,質問此心微。
分類:
作者簡介(陽枋)
陽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驥,合州巴川(今重慶銅梁東南)人。居字溪小龍潭之上,因號字溪。
《和黃循齋送景正輔戶曹之夔三首》陽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黃循齋送景正輔戶曹之夔三首》是宋代陽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邃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淺見論成敗,先幾燭是非。
端倪還眇眇,勛績自巍巍。
學僻門常掩,詩枯毫懶揮。
何時住巖下,質問此心微。
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一種對人生成敗的觀察和思考。"淺見論成敗"指出我們對于成功與失敗的認識只是膚淺的。"先幾燭是非"表示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往往會在短暫的時間里迷失于是非之間。"端倪還眇眇,勛績自巍巍"暗示我們在探尋人生意義和成就時,往往只能觸及到事物表面的一點點端倪,而真正的成就則是崇高而偉大的。
詩詞通過描述自身的學問和才華被埋沒的情景,表達了一種對自身局限的感嘆。"學僻門常掩,詩枯毫懶揮"揭示了作者的學識和才華并未得到廣泛的認可和傳播,學問被埋沒,詩才也因為無心揮灑而逐漸枯竭。這種境遇使得作者感到內心的困頓和無奈。
最后兩句"何時住巖下,質問此心微"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內心的追問和思考。作者希望能夠遠離塵囂,隱居山巖之中,用內心的沉思來探尋自己微小的存在和內心的真實。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形象和抒情的語言,通過對人生和自身處境的思考,表達了對成敗、學問和內心追問的深刻感悟。它給人以啟迪,讓人反思自己的人生軌跡和內心追求的方向。
“何時住巖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uáng xún zhāi sòng jǐng zhèng fǔ hù cáo zhī kuí sān shǒu
和黃循齋送景正輔戶曹之夔三首
qiǎn jiàn lùn chéng bài, xiān jǐ zhú shì fēi.
淺見論成敗,先幾燭是非。
duān ní hái miǎo miǎo, xūn jī zì wēi wēi.
端倪還眇眇,勛績自巍巍。
xué pì mén cháng yǎn, shī kū háo lǎn huī.
學僻門常掩,詩枯毫懶揮。
hé shí zhù yán xià, zhì wèn cǐ xīn wēi.
何時住巖下,質問此心微。
“何時住巖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