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去長安路八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直去長安路八千”全詩
我今罪重無歸望,直去長安路八千。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武關西逢配流吐番(謫潮州時途中作)》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武關西逢配流吐番(謫潮州時途中作)》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首詩,下面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嗟啊,你這戎人何其悲慘,湖南地近乎保生全。我如今罪孽沉重,無法回望,只能直奔長安,八千里的路途。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韓愈作為一個被貶謫的官員在途中的心境。韓愈曾因言辭激烈而得罪了當時的皇帝,被貶謫到潮州。詩中,他用深沉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他感嘆自己作為一個戎人(指自己勇猛直爽的性格)如今的悲慘境地,同時抒發了對故鄉湖南的思念之情。他深知自己的罪孽深重,無法回頭,只能義無反顧地走向長安,即使路途萬里,充滿荊棘和困難。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展現了韓愈內心的苦悶和堅定的決心。他通過描寫自己被貶謫的境遇和心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希望。詩中的"戎人"形容了韓愈堅毅的性格和不畏艱險的精神,他選擇了面對逆境,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詩中的"湖南地近保生全"表達了對故鄉湖南的眷戀之情,同時也憑借湖南的地理位置來強調自己與長安的距離遙遠,旅途的艱辛。"罪重無歸望"表明了韓愈深知自己的罪責,對未來的歸途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困擾。
整首詩中透露出的情緒是憂愁和堅毅,并蘊含著對自由和理想追求的執著。這首詩向讀者展示了韓愈作為一個被貶謫的文人官員的艱難處境,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堅定和不屈的精神。
“直去長安路八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guān xī féng pèi liú tǔ fān zhé cháo zhōu shí tú zhōng zuò
武關西逢配流吐番(謫潮州時途中作)
jiē ěr róng rén mò cǎn rán, hú nán dì jìn bǎo shēng quán.
嗟爾戎人莫慘然,湖南地近保生全。
wǒ jīn zuì zhòng wú guī wàng, zhí qù cháng ān lù bā qiān.
我今罪重無歸望,直去長安路八千。
“直去長安路八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