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南去倍長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潮陽南去倍長沙”全詩
心訝愁來惟貯火,眼知別后自添花。
商顏暮雪逢人少,鄧鄙春泥見驛賒。
早晚王師收海岳,普將雷雨發萌芽。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次鄧州界》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潮陽向南去比長沙,
思鄉之情何可嗟?
心中的痛苦像火一樣燃燒,
眼睛知道別后自然增添了花香。
商顏暮雪迎面而來,人跡稀少,
鄧鄙的春泥見到驛站便賒賬。
不管早晚,王師將會平定海岳,
雷雨將來到,新的生機將迅速發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韓愈在唐朝時期寫的,表達了他思鄉的感情以及對國家發展的期望。
詩中描述了韓愈遠離家鄉,長途旅行的艱辛與思鄉之情。雖然他離開家鄉已久,但心中的思念之情仍然如火一般燃燒不息。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離別的日子過去后,重新相聚的時刻也會增添更多的喜悅和花香。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旅途中的景象,商顏暮雪,暗示著時節已晚,大雪紛飛。但與此同時,他同時感嘆道,鄧鄙的春泥仍可見到人走馬賒賬,意味著社會的秩序糟糕。
最后,詩中出現了王師收復海岳和雷雨發萌芽的場景,表達了韓愈對國家興旺發展的期望。他希望早日看到王師收復南方的海岳,國家重新統一。而雷雨的來臨則象征著新生的力量將會迅速興起,給人們帶來新的生機和希望。
整首詩以清晰的意象和流暢的節奏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思緒和對國家前景的趨向。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物和自然現象,作者準確地表達了他內心深處強烈的思鄉之情和對國家發展的期盼。整首詩情緒真摯,意境美麗,展現了韓愈作為一位偉大文學家和思想家的才華和情感。
“潮陽南去倍長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dèng zhōu jiè
次鄧州界
cháo yáng nán qù bèi cháng shā, liàn quē nà kān yòu yì jiā.
潮陽南去倍長沙,戀闕那堪又憶家。
xīn yà chóu lái wéi zhù huǒ,
心訝愁來惟貯火,
yǎn zhī bié hòu zì tiān huā.
眼知別后自添花。
shāng yán mù xuě féng rén shǎo, dèng bǐ chūn ní jiàn yì shē.
商顏暮雪逢人少,鄧鄙春泥見驛賒。
zǎo wǎn wáng shī shōu hǎi yuè, pǔ jiāng léi yǔ fā méng yá.
早晚王師收海岳,普將雷雨發萌芽。
“潮陽南去倍長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