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牽來一牧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牛背牽來一牧兒”全詩
莫學當年只履客,無人秋采卻西歸。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因藏主持此稽首諸山如有小小寺院保明出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因藏主持此稽首諸山如有小小寺院保明出世》
【中文譯文】
因藏主持此,稽首諸山如有小小寺院保明出世。
牛背牽來一牧兒,要從古道去揚輝。
莫學當年只履客,無人秋采卻西歸。
【詩意與賞析】
這首宋代的詩詞《因藏主持此稽首諸山如有小小寺院保明出世》表達了一種對佛教寺院的贊美和思考。
詩人以一種虔誠的態度,向藏經主持稽首,稱頌各座山峰都有保護明法的小小寺廟誕生。這里的“保明出世”既可以理解為佛法的傳世,也可以理解為修行者在寺廟中的修行過程,通過守護佛法,使智慧得到展現。
接下來,詩人以寓言的方式描述了一位牧童牽牛背上,要從古老的道路上揚名立萬。這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卓越的人、事物的推崇,同時也暗示了修行的艱辛和需要堅持的精神。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告誡讀者不要只局限于過去的經驗和固定的角色。他強調不要僅僅做個旅行者,而是應該秋天采摘智慧果實,向西方歸去,即追求更高的境界。這里的“無人秋采”可以理解為沒有人能夠完全領悟佛法的深意,需要不斷地追求和學習。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佛教寺院的贊美,同時通過牧童和歸去的意象,隱喻了修行者的追求和努力,并呼喚讀者不斷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牛背牽來一牧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 cáng zhǔ chí cǐ qǐ shǒu zhū shān rú yǒu xiǎo xiǎo sì yuàn bǎo míng chū shì
因藏主持此稽首諸山如有小小寺院保明出世
niú bèi qiān lái yī mù ér, yào cóng gǔ dào qù yáng huī.
牛背牽來一牧兒,要從古道去揚輝。
mò xué dāng nián zhǐ lǚ kè, wú rén qiū cǎi què xī guī.
莫學當年只履客,無人秋采卻西歸。
“牛背牽來一牧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