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柰無黃耳寄家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柰無黃耳寄家書”全詩
高人不問閉門后,征士應思遣戍初。
壓棟排檐能拉朽,穿簾入隙解乘疎。
遙知山谷皆封路,食絕腸饑有怒狙。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再用前韻二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用前韻二首》是宋代吳潛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中草藥夜懷歸夢趁虛、黃耳寄家書為主題,表達了吳潛對歸鄉思念的情感和對身處艱難境遇的牽掛。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中草藥夜懷歸夢趁虛,
柰無黃耳寄家書。
高人不問閉門后,
征士應思遣戍初。
壓棟排檐能拉朽,
穿簾入隙解乘疏。
遙知山谷皆封路,
食絕腸饑有怒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夜晚思念家鄉的情景。中草藥指的是作者采集草藥的事情,夜晚歸來時,作者乘虛而入,懷念家鄉。黃耳是一種耳朵黃色的小鳥,這里指作者寄予家書的信使。詩中提到高人和征士,高人指的是權貴、達官顯貴,征士指的是被征召入伍的士兵。這兩個詞在詩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人不問閉門后,意味著權貴們對普通人的境遇漠不關心,而征士們在踏上戰場前,應該思念家鄉,也應該關心歸鄉者的遭遇。
詩中還描繪了一些景物和細節,如壓棟排檐能拉朽,穿簾入隙解乘疏。這些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和對細微之處的關注。詩的最后一句“遙知山谷皆封路,食絕腸饑有怒狙”,通過表現山谷封路和腸饑的怒狙,展示了作者對身處困境的怨憤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社會不公的不滿。通過描寫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意象,吳潛抒發了自己對家鄉和國家的憂慮和關切,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詩藝的駕馭能力和對社會現實的敏銳觀察。
“柰無黃耳寄家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òng qián yùn èr shǒu
再用前韻二首
zhōng cǎo yào yè huái guī mèng chèn xū, nài wú huáng ěr jì jiā shū.
中草藥夜懷歸夢趁虛,柰無黃耳寄家書。
gāo rén bù wèn bì mén hòu, zhēng shì yīng sī qiǎn shù chū.
高人不問閉門后,征士應思遣戍初。
yā dòng pái yán néng lā xiǔ, chuān lián rù xì jiě chéng shū.
壓棟排檐能拉朽,穿簾入隙解乘疎。
yáo zhī shān gǔ jiē fēng lù, shí jué cháng jī yǒu nù jū.
遙知山谷皆封路,食絕腸饑有怒狙。
“柰無黃耳寄家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