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亭下擊扁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吳波亭下擊扁舟”全詩
烏兔銜將日月去,江山管定古今愁。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吳波亭二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波亭二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通過描繪吳波亭下的情景,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江山變遷的憂慮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在吳波亭下敲擊著扁舟,
輕盈的雨滴和煙霧彌漫在麥田秋色中。
烏兔承載著日月的離去,
江山統管著古今的憂愁。
詩意和賞析:
《吳波亭二首》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象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江山變遷的深切感受。
首先,詩中的吳波亭被描繪為一個具體的場景,為整首詩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情境。吳波亭下的扁舟和輕盈的雨滴、煙霧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幽靜、細膩的畫面。這種描寫方式使得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波亭下的寧靜和世界的變化。
其次,詩中出現的烏兔銜日月的意象,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更迭。烏兔象征黑暗中的時間,它們承載著日月的離去,意味著光陰的消逝。這種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易逝的擔憂和無常的思考。
最后,詩中提到的江山管定古今的憂愁,表達了作者對江山命運的思考。江山作為一個象征性的概念,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作者通過使用"管定"這一詞語,暗示了江山的力量和決定性的作用。江山的變遷和命運的更迭,帶來了人們的憂愁和焦慮。這種對江山命運的關切,體現了作者對國家和社會的擔憂之情。
總的來說,《吳波亭二首》以其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象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江山變遷的憂慮和思考。通過對具體場景和象征意象的運用,詩詞在情感上營造了一種寧靜與憂愁并存的氛圍,引發讀者對人生、歷史和社會的思考。
“吳波亭下擊扁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bō tíng èr shǒu
吳波亭二首
wú bō tíng xià jī piān zhōu, qīng yǔ qīng yān yòu mài qiū.
吳波亭下擊扁舟,輕雨輕煙又麥秋。
wū tù xián jiāng rì yuè qù, jiāng shān guǎn dìng gǔ jīn chóu.
烏兔銜將日月去,江山管定古今愁。
“吳波亭下擊扁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