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托舍沒思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投胎托舍沒思量”全詩
照管為他肯景轉,投胎托舍沒思量。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山偈寄無聲老師》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偈寄無聲老師》是一首宋代吳潛所作的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于一位無聲的老師的贊嘆和敬仰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聞師遭遇善知識,
布衲時聞羅綺香。
照管為他肯景轉,
投胎托舍沒思量。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吳潛對于一位無聲的老師的景仰之情。詩中,作者得知老師遇到了一位善知識,心中充滿了喜悅之情。在老師布衲的時候,聞到了羅綺香,這象征著善知識的來臨和佛法的傳承。老師的教誨和引導,使得作者的心境發生了轉變,感受到了一種超越凡世的景象。最后,作者想到了自己的投胎和舍棄,意味著對于佛法的追求和放下世俗的思維。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展現了作者對于無聲老師的敬仰之情。通過描述老師遇到善知識的情景,以及布衲時聞到的羅綺香,詩人巧妙地表達出了師德高尚和佛法的珍貴。詩中的"照管為他肯景轉"一句,表達了老師的教導能夠使人心境轉變,感受到一種超越塵世的美好。最后兩句"投胎托舍沒思量"則表明了作者對于修行和追求佛法的決心,放下了世俗的思維,追求心靈的凈化和超越。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無聲老師的崇敬和對佛法的追求。這首詩詞以簡單的場景描寫,傳遞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使讀者產生共鳴。同時,詩人通過"聞師遭遇善知識"和"布衲時聞羅綺香"的描寫,巧妙地運用了感官的形象,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使人對于佛法和修行產生思考和共鳴。
“投胎托舍沒思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ì jì wú shēng lǎo shī
山偈寄無聲老師
wén shī zāo yù shàn zhī shí, bù nà shí wén luó qǐ xiāng.
聞師遭遇善知識,布衲時聞羅綺香。
zhào guǎn wèi tā kěn jǐng zhuǎn, tóu tāi tuō shě méi sī liang.
照管為他肯景轉,投胎托舍沒思量。
“投胎托舍沒思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