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晴猶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路晴猶濕”全詩
已嫌湘簟冷,稍覺楚天清。
山路晴猶濕,星河夜自明。
時聞梧葉落,一似打門聲。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初秋》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秋》是宋代詩人方岳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初秋時節的景象和感受。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殘暑何時退,秋風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覺楚天清。
山路晴猶濕,星河夜自明。
時聞梧葉落,一似打門聲。
詩意:
這首詩以初秋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殘暑的期待,秋風的漸起以及楚天的清涼感受。在山路上,雖然天晴了,但仍然帶有一些濕潤的感覺。夜晚的星河清澈明亮。有時候可以聽到梧桐樹葉落下的聲音,宛如有人敲打門扉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清新的意象刻畫了初秋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秋天到來的期待和感受。在第一句中,作者期盼著殘暑何時結束,渴望秋風的到來。接著,他描述了湘簟(湘江流域的竹席)的冷涼和楚天(楚地的天空)的清澈。這些描寫傳達了初秋的涼爽和清新之感。
在第三句中,作者描述了山路上的秋意,盡管天空放晴,但路面仍然帶有潮濕的感覺,這是秋雨過后的自然反應。夜晚的星河在第四句中出現,展示了秋天夜晚的寧靜和明亮。最后一句以悅耳的韻律描繪了梧桐樹葉的聲音,這種聲音使人聯想到有人敲門的聲音,增加了整首詩的層次與韻味。
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方岳表達了他對初秋的熱切期待和對清涼宜人的感受,同時也展示了他對細微之處的敏感。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富有意境的描繪,喚起了讀者對初秋的共鳴,使人們能夠感受到這個美好季節的變化和魅力。
“山路晴猶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qiū
初秋
cán shǔ hé shí tuì, qiū fēng rì yè shēng.
殘暑何時退,秋風日夜生。
yǐ xián xiāng diàn lěng, shāo jué chǔ tiān qīng.
已嫌湘簟冷,稍覺楚天清。
shān lù qíng yóu shī, xīng hé yè zì míng.
山路晴猶濕,星河夜自明。
shí wén wú yè luò, yī sì dǎ mén shēng.
時聞梧葉落,一似打門聲。
“山路晴猶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