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道士歸不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中道士歸不歸”全詩
山中道士歸不歸,一夜猿鶴老明月。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山庵》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山庵》
朝代:宋代
作者:方岳
中文譯文:
枯松煮瀑香可啜,
野竹生萌甜可掘。
山中道士歸不歸,
一夜猿鶴老明月。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庵的景象,表達了山中靜謐、自然與修行的意境。詩中出現了枯松、瀑布、野竹、道士、猿鶴和明月等元素,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山庵的寧靜與祥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山庵的景象,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抒情的文字,營造了一種寧靜的氛圍。首句“枯松煮瀑香可啜”,運用了煮茶的意象,將枯松與瀑布聯系起來,形容了瀑布水氣的清香,給人以清新的感受。第二句“野竹生萌甜可掘”,通過野竹的形象,描繪了竹子的生機勃發和可口的竹筍,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豐饒。
接下來兩句“山中道士歸不歸,一夜猿鶴老明月”,通過描寫山中的道士、猿鶴和明月,表達了對山庵的歸宿與禪修的思考。這些意象與山庵的環境相呼應,將人與自然相融合,突出了山庵的寧靜和修行者對于自然的依賴與敬畏。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庵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構建了一幅恬靜、自然的畫面,呼應了宋代文人崇尚山水田園的審美情趣。這首詩以其深邃而含蓄的意境,使讀者沉浸在山庵的寧靜與美好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與心靈的寧靜。
“山中道士歸不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ān
山庵
kū sōng zhǔ pù xiāng kě chuài, yě zhú shēng méng tián kě jué.
枯松煮瀑香可啜,野竹生萌甜可掘。
shān zhōng dào shì guī bù guī, yī yè yuán hè lǎo míng yuè.
山中道士歸不歸,一夜猿鶴老明月。
“山中道士歸不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