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葉蘋花秋共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菰葉蘋花秋共晚”全詩
菰葉蘋花秋共晚,山寒未必白鷗知。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題甘露寺中峰》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甘露寺中峰》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焦兩點自東西,
著我於中亦一奇。
菰葉蘋花秋共晚,
山寒未必白鷗知。
詩意:
詩人站在甘露寺中峰上,東西兩面的太陽正在升起和落下,這景象使我感到非常奇妙。菰葉和蘋花在秋天一同盛開,山寒的感覺并不一定被白鷗所了解。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受。首兩句描述了太陽升起和落下的景象,金焦兩點指的是太陽的光芒。詩人用"著我於中亦一奇"表達出他對這一景象的贊嘆之情,同時也暗示了自己在其中的獨特體驗。
接下來的兩句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色,菰葉和蘋花共同開放,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多樣性。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山寒和白鷗的思考。山寒暗示著季節的寒冷,而白鷗則象征著自然界的智慧和感知能力。詩人認為山寒的感覺未必被白鷗所了解,意味著某些景象或情感無法被他人完全理解和體會,這也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獨特感悟的自信。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獨特感受,同時也傳達了詩人對人與自然的聯系和理解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境界,引發讀者對自然與人生的思索。
“菰葉蘋花秋共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gān lù sì zhōng fēng
題甘露寺中峰
jīn jiāo liǎng diǎn zì dōng xī, zhe wǒ yú zhōng yì yī qí.
金焦兩點自東西,著我於中亦一奇。
gū yè píng huā qiū gòng wǎn, shān hán wèi bì bái ōu zhī.
菰葉蘋花秋共晚,山寒未必白鷗知。
“菰葉蘋花秋共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