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頃萊田供伏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頃萊田供伏臘”全詩
山風溪月寶無價,牧笛樵歌畫有聲。
半頃萊田供伏臘,一間茅屋老升平。
未知沮溺今何似,卻怕諸生問姓名。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西崦》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崦》是宋代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西崦東岡取次行,倚松小立又詩成。
山風溪月寶無價,牧笛樵歌畫有聲。
半頃萊田供伏臘,一間茅屋老升平。
未知沮溺今何似,卻怕諸生問姓名。
中文譯文:
在西崦的東岡上行走,我取次停下,倚靠在一棵松樹旁,又完成了一首詩。
山風、溪水和明亮的月光都是無價之寶,牧笛和樵歌像畫一樣有聲有色。
半頃萊田供奉著農歷十二月的祭祀,一間茅屋見證了歲月的老去和平凡的生活。
不知現在的痛苦困頓與過去相比如何?只是擔心諸位學子會問起我的名字。
詩意和賞析:
《西崦》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西崦的景色和作者心境,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生活的思考。
詩中的西崦是一個山野間的地方,作者在此行走,感受到山風和溪水的美妙。他在一棵松樹旁停下來,恍然間完成了一首詩。這表明作者對自然景色的靈感和感受能夠促使他創作出優美的詩句。
詩中的山風、溪月被賦予了寶貴無價的價值,這種贊美體現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珍視和敬畏之情。而牧笛、樵歌則象征著生活的聲音和節奏,以及農村的寧靜與和諧。
接著詩中描繪了半頃萊田,這里供奉伏臘的祭祀,寓意著尊重傳統和敬畏神靈。一間茅屋見證了歲月的流轉,承載了平凡而寧靜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向往與推崇。
最后兩句"未知沮溺今何似,卻怕諸生問姓名"表達了作者的思慮和困惑。作者不知道現在的困頓和沮喪與過去相比如何,同時他也擔心諸位學子會問起他的名字,這或許是對自身經歷和成就的反思和自卑。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和生活中的瑣事,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的追求、對藝術的追逐以及對生活的思考。這種寓意和感悟使得《西崦》成為一首富有詩意和哲理的詩詞作品。
“半頃萊田供伏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ān
西崦
xī yān dōng gāng qǔ cì xíng, yǐ sōng xiǎo lì yòu shī chéng.
西崦東岡取次行,倚松小立又詩成。
shān fēng xī yuè bǎo wú jià, mù dí qiáo gē huà yǒu shēng.
山風溪月寶無價,牧笛樵歌畫有聲。
bàn qǐng lái tián gōng fú là, yī jiān máo wū lǎo shēng píng.
半頃萊田供伏臘,一間茅屋老升平。
wèi zhī jǔ nì jīn hé sì, què pà zhū shēng wèn xìng míng.
未知沮溺今何似,卻怕諸生問姓名。
“半頃萊田供伏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五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