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櫓恐妨鷗鷺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鳴櫓恐妨鷗鷺閒”全詩
煙帆未可橫江去,鳴櫓恐妨鷗鷺閒。
分類:
作者簡介(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后復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任命。
《東津》方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津》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東津》中文譯文:
秋天老了,江南的山在對岸,云彩散了,草地上雨點點。煙帆還不能橫渡江去,拍槳聲怕打擾鷗鷺的閑逸。
詩意:
《東津》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詩人表現了江南秋天的特色,描述了山水云雨間的景色,以及江上船只的情景。詩中透露出淡淡的憂思之情,以及對自然的敬畏之感。
賞析:
《東津》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江南秋景,憑借著細膩的筆觸和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感觀察,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秋天的景色中。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山、云、草、雨、煙帆、鷗鷺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秋天的凄清之美。
詩中的“秋老江南”揭示出秋天已經到來,而江南的山水也因此變得更加蒼老和蕭瑟。斷云和衰草的描繪,傳達出一種凄涼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秋天的凋零和時光的流轉。詩人通過對煙帆和鳴櫓的描寫,表達了對江上船只徐徐行進的敬畏之情,喚起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敬重和畏懼。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意境,展示了方岳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受和對時光流轉的深思。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東津》,感受到秋天的靜謐與凄美,體味到自然界的神秘和壯麗,同時也能在詩意中尋找到對人生和時光的思考。
“鳴櫓恐妨鷗鷺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jīn
東津
qiū lǎo jiāng nán gé àn shān, duàn yún shuāi cǎo yǔ bān bān.
秋老江南隔岸山,斷云衰草雨斑斑。
yān fān wèi kě héng jiāng qù, míng lǔ kǒng fáng ōu lù xián.
煙帆未可橫江去,鳴櫓恐妨鷗鷺閒。
“鳴櫓恐妨鷗鷺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