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皓染成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皓皓染成污”全詩
皓皓染成污,奸魂并佞魄。
分類:
《詠蠅》衛宗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蠅》是宋代詩人衛宗武所創作的一首詩詞,它以蠅蟲為題材,通過對蠅蟲的描寫和象征意義的運用,抒發了對人性丑惡和社會險惡之感慨。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蠅蟲營營停在荊棘上,或紅或黑都有。明亮的光芒被腐敗所染,邪惡的靈魂與狡詐的鬼魄并存。
詩意:
《詠蠅》通過對蠅蟲的描繪,寓意著人性中的丑惡和社會中的險惡。蠅蟲停在荊棘上,象征著邪惡和污穢的存在無處不在,而它們的外表卻可以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明亮的光芒被腐敗所染,暗示了那些表面光鮮卻內心骯臟的人,他們以虛偽和狡詐來迷惑他人。詩人深刻地表達了對社會虛偽和邪惡現象的痛心和不滿。
賞析:
《詠蠅》以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將蠅蟲作為象征,展現了人性中的丑惡和社會中的險惡。詩中所描繪的蠅蟲停在棘上,或紅或黑,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邪惡和污穢的存在無處不在。明亮的光芒被腐敗所染,這種對照使得詩詞更具有視覺和感官上的沖擊力。
詩人通過蠅蟲來比喻人性和社會現象,傳達了對虛偽和邪惡行為的深刻批判。他揭示了人心的復雜性和社會的險惡,呼吁人們要警惕和抵制那些以虛偽和狡詐來迷惑他人的人。通過這種象征手法,詩人將個體的微觀現象與整個社會的宏觀現象相結合,使得詩詞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抒發。
總體而言,衛宗武的《詠蠅》以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通過蠅蟲的形象描繪和象征意義的運用,表達了對人性丑惡和社會險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這首詩詞通過象征手法,讓讀者思考和反思人性的復雜性以及社會的道德風貌,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皓皓染成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yíng
詠蠅
yíng yíng zhǐ yú jí, huò chì ér huò hēi.
營營止于棘,或赤而或黑。
hào hào rǎn chéng wū, jiān hún bìng nìng pò.
皓皓染成污,奸魂并佞魄。
“皓皓染成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