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綿綿常在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思綿綿常在夢”全詩
所思綿綿常在夢,此行冉冉如登仙。
汲泉凈洗黃獨雪,劚石深耕瑤草煙。
蕙帳香凝蒲坐暖,共讀南華秋水篇。
分類:
《送峿侍者游茅山》仇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峿侍者游茅山》是宋代詩人仇遠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前往茅山游玩的場景,展現了茅山的神秘與美麗,并表達了對友人的祝愿和自己的向往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云開三茅古洞天,
借風一棹荊溪船。
所思綿綿常在夢,
此行冉冉如登仙。
詩詞的中文譯文:
云霧散開,顯露出茅山的三個古老洞天,
借助風力,乘坐一只船在荊溪中行駛。
思念之情如綿綿細雨,常在夢中縈繞,
這次旅行悠然自得,仿佛登上了仙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茅山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景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了對友人的送別和祝愿。茅山是中國道教的名山之一,也是修道者們修煉的地方。詩人以云霧散開的景象開篇,形容茅山洞天的神秘與壯麗。"三茅"指的是茅山的三個主要洞天,象征著仙境的存在。
詩人借助風力,乘坐船只在荊溪中游弋,展現了茅山的宜人風光。"借風一棹"形象地表達了順風順水的旅行,給人一種輕松自在的感覺。
詩詞的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祝愿。"所思綿綿常在夢"表明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如綿綿細雨,時刻縈繞在夢中,表現出深厚的感情。"此行冉冉如登仙"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旅行的祝愿,希望他的旅行像登上仙境一樣暢快和愉悅。
整首詩以茅山為背景,描繪了山景的壯麗與神秘,同時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祝愿。通過對茅山的描繪,詩人也表達出自己對仙境般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意融洽,情感真摯,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感染力的送別詩。
“所思綿綿常在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ǔ shì zhě yóu máo shān
送峿侍者游茅山
yún kāi sān máo gǔ dòng tiān, jiè fēng yī zhào jīng xī chuán.
云開三茅古洞天,借風一棹荊溪船。
suǒ sī mián mián cháng zài mèng, cǐ xíng rǎn rǎn rú dēng xiān.
所思綿綿常在夢,此行冉冉如登仙。
jí quán jìng xǐ huáng dú xuě, zhǔ shí shēn gēng yáo cǎo yān.
汲泉凈洗黃獨雪,劚石深耕瑤草煙。
huì zhàng xiāng níng pú zuò nuǎn, gòng dú nán huá qiū shuǐ piān.
蕙帳香凝蒲坐暖,共讀南華秋水篇。
“所思綿綿常在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