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俗編簾障屋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淮俗編簾障屋危”全詩
兩岸水枯鷗宿處,一天雪袞雁銜時。
羌兒削管吹邊遠,淮俗編簾障屋危。
豈特絮氈堪御凍,津頭拾取作薪炊。
分類:
《蘆花》董嗣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蘆花》是宋代董嗣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蘆花冗雜,焦黃的葉子在微風中飄動,
江鄉的景色模糊而混亂。
兩岸的水已經枯竭,鷗鳥在那里棲宿,
一片天空中,雪花紛紛飄落,大雁低飛。
羌人吹奏著短笛,音樂飄遠在邊疆,
淮河一帶的人們編織簾幕,保護著脆弱的房屋。
不僅僅是作為厚重的被子抵御嚴寒,
還有人們在河灘上撿拾蘆花作為柴火烹飪。
詩意:
《蘆花》以描繪冬日蕭瑟景象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出寒冷季節的凄涼和人們的艱辛生活。詩中通過描繪蘆花、焦黃的葉子、江鄉的景色以及枯竭的水流等形象,表達了冬天的荒涼和人們的困境。同時,詩中也呈現了一些人們應對寒冷的方式,如羌人吹奏短笛、淮河一帶的人們編織簾幕,以及在河灘上收集蘆花作為柴火。
賞析:
《蘆花》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冬天的凄涼和艱辛,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在寒冷季節中的努力和智慧。冗雜的蘆花和焦黃的葉子在微風中飄動,給人一種凄美而寂寥的感覺。江鄉的景色模糊不清,給人以迷離而混沌的印象。枯竭的水流和鷗鳥棲宿的景象,傳達出大自然在嚴寒中的無奈和困境。然而,詩中也展示了人們在寒冷中的堅韌和創造力。羌人吹奏短笛的音樂飄遠在邊疆,展現了人們對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淮河一帶的人們編織簾幕,用來保護脆弱的房屋,展示了人們對自身生活環境的改善和保護。最后,詩中提到人們在河灘上撿拾蘆花作為柴火烹飪,顯示了人們在困境中尋找生活資源的智慧和勇氣。
總的來說,《蘆花》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冬天的凄涼和人們的艱辛生活,同時也傳遞了人們在寒冷季節中的堅韌和智慧。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象的刻畫,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思考和關注。
“淮俗編簾障屋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ú huā
蘆花
rǒng huā jiāo yè niǎo fēng yī, luàn zhǎn jiāng xiāng bái miǎo mí.
冗花焦葉裊風漪,亂展江鄉白渺瀰。
liǎng àn shuǐ kū ōu sù chù, yì tiān xuě gǔn yàn xián shí.
兩岸水枯鷗宿處,一天雪袞雁銜時。
qiāng ér xuē guǎn chuī biān yuǎn, huái sú biān lián zhàng wū wēi.
羌兒削管吹邊遠,淮俗編簾障屋危。
qǐ tè xù zhān kān yù dòng, jīn tóu shí qǔ zuò xīn chuī.
豈特絮氈堪御凍,津頭拾取作薪炊。
“淮俗編簾障屋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