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無緣在后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絲竹無緣在后堂”全詩
金徽彈罷惟清坐,共挹熏爐一穗香。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和何元清韻九絕》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何元清韻九絕》是宋代詩人王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絲竹無緣在后堂,
肉羞不辨出東房。
金徽彈罷惟清坐,
共挹熏爐一穗香。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種寂靜而幽美的場景,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思念之情。詩人王炎借助絲竹聲音與香爐的熏香,展示了一種內心的寧靜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賞析:
首句"絲竹無緣在后堂",描述了絲竹音樂無法傳入后堂,暗示了主人與客人分隔兩地,而音樂無法將他們聯系在一起。這里的"絲竹"象征著音樂和歡樂。
第二句"肉羞不辨出東房",以肉羞之意表達了主人與客人因別離而感到羞愧和哀傷,無法分辨東房的具體位置。這里的"肉羞"象征著感情的羞澀和難以言表的傷感。
第三句"金徽彈罷惟清坐",描繪了主人彈奏金徽琴后,留下的清寂與寧靜的氛圍,以及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這里的"金徽"象征著高貴的音樂和情感的流露。
最后一句"共挹熏爐一穗香",表達了主人與客人在遠隔兩地時,通過共同品味熏爐中的香氣,以此來懷念彼此。這里的"熏爐"象征著思念和寄托情感的載體。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展示了主人與客人分隔兩地的思念之情。通過音樂、香爐等意象的運用,詩人將內心情感與外在景物相結合,創造出一種寧靜而深沉的氛圍。這首詩詞通過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對遠方的心靈寄托。
“絲竹無緣在后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é yuán qīng yùn jiǔ jué
和何元清韻九絕
sī zhú wú yuán zài hòu táng, ròu xiū bù biàn chū dōng fáng.
絲竹無緣在后堂,肉羞不辨出東房。
jīn huī dàn bà wéi qīng zuò, gòng yì xūn lú yī suì xiāng.
金徽彈罷惟清坐,共挹熏爐一穗香。
“絲竹無緣在后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