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鷓鴣相應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木末鷓鴣相應鳴”全詩
湖光淺綠山谷碧,頗覺心清境亦清。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出郭視田訟三絕》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出郭視田訟三絕》
朝代:宋代
作者:王炎
中文譯文:
木末鷓鴣相應鳴,
路危笑我不能行。
湖光淺綠山谷碧,
頗覺心清境亦清。
詩意和賞析:
《出郭視田訟三絕》是宋代詩人王炎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色和人情境界的圖景。
詩的開頭寫道:“木末鷓鴣相應鳴”,這句表達了鷓鴣在樹木的盡頭相互呼應的情景。這里的鷓鴣是一種尋常的鳥類,但它們的鳴叫卻給人以響亮、和諧的感受,使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接下來的一句“路危笑我不能行”,表達了詩人在險惡的路途中的心境。面對困難和危險,詩人并不氣餒,反而以一種輕松的態度笑對困境,表現出他豁達的心態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后兩句“湖光淺綠山谷碧,頗覺心清境亦清”則描繪了湖光山色的美麗景色,以及這美景給詩人帶來的心靈寧靜。湖光的淺綠和山谷的碧綠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宜人的景象。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了心靈的清凈和境界的寧靜。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鷓鴣鳴叫、崎嶇的路途和湖光山色,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心態,并以自然景色的美妙來映襯內心的寧靜和境界的清凈。這種對自然的感悟和內心的體悟,展示出王炎詩人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審美情趣。
“木末鷓鴣相應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guō shì tián sòng sān jué
出郭視田訟三絕
mù mò zhè gū xiāng yìng míng, lù wēi xiào wǒ bù néng xíng.
木末鷓鴣相應鳴,路危笑我不能行。
hú guāng qiǎn lǜ shān gǔ bì, pō jué xīn qīng jìng yì qīng.
湖光淺綠山谷碧,頗覺心清境亦清。
“木末鷓鴣相應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