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撲紅塵又滿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撲撲紅塵又滿衣”全詩
清風度竹邀人住,暗水浮花送客歸。
鶴在青田違畢弋,琴號白雪繞紋徽。
明朝回首云山隔,撲撲紅塵又滿衣。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陳張甘三道士和篇繼至用元韻并謝之》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陳張甘三道士和篇繼至用元韻并謝之》是宋代王炎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描繪幽靜的山水景色為主題,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繁華世俗的疏離之情。
詩意:
詩詞描繪了三位道士與自然景色的親近與交融。詩人首先形容了幽靜的山中有一位微不足道的隱士,他特意拿著支竹敲擊巖石的門扉,向內招呼道士們前來。清風拂過竹林,邀請他們留下來住宿,而靜謐的水面上漂浮的花朵則像是為客人送行。接下來,描寫了一只孤鶴違背主人的吩咐,飛到了青田上,而琴聲則在雪花紋飾上回蕩。最后,詩人回首過去,發現云山已經遙不可及,只能在紛擾的塵世中繼續前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隱士生活,表達了對寧靜和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對世俗紛擾的疏離之情。詩人通過對自然元素的細膩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山林間的寧靜和清新。清風、竹林、水面上的花朵,都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詞中的隱士形象象征了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脫塵世的人。他特意敲擊巖石的門扉,招呼道士們,展示了他對友誼和歡迎的態度。而孤鶴的形象則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違背了主人的吩咐,飛到了青田上,顯示了個體在面對自然時的獨立性和自由意志。
詩詞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對現實的認知。云山遙不可及,意味著遠離自然和寧靜的生活已經遙遠,只能在紛擾的塵世中繼續前行。紅塵滿衣,暗示詩人已經被現實的喧囂困擾,無法擺脫塵世的束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表達了對自然美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現實疏離的感慨。它通過山水和隱士的形象,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意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寧靜。
“撲撲紅塵又滿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zhāng gān sān dào shì hé piān jì zhì yòng yuán yùn bìng xiè zhī
陳張甘三道士和篇繼至用元韻并謝之
yí yǒu yōu rén shì shǎo wēi, zhī qióng tè dì kòu yán fēi.
疑有幽人是少微,支筇特地叩巖扉。
qīng fēng dù zhú yāo rén zhù, àn shuǐ fú huā sòng kè guī.
清風度竹邀人住,暗水浮花送客歸。
hè zài qīng tián wéi bì yì, qín hào bái xuě rào wén huī.
鶴在青田違畢弋,琴號白雪繞紋徽。
míng cháo huí shǒu yún shān gé, pū pū hóng chén yòu mǎn yī.
明朝回首云山隔,撲撲紅塵又滿衣。
“撲撲紅塵又滿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