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辦生涯髯已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辦生涯髯已蒼”全詩
且復將身供世事,也能隨處對春光。
絕嫌俗物眼多白,未辦生涯髯已蒼。
待看楂梨粗可教,老夫耕釣即韜藏。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旅中思家》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旅中思家》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旅途中懷念家鄉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在離鄉漂泊中對家的思念之情,并展示了他對自然景物的感悟和對生活態度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野田已被雨水充盈,
山路上無風依然花香。
暫時將自己奉獻于世事,
卻也能隨處欣賞春光。
毫不嫌棄世俗的繁華已退,
未曾安排生涯已白發蒼蒼。
等待著看著楂梨樹粗壯,
老夫只是耕釣而已,深藏不露。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離鄉思念和對自然與生活的觀察展開,傳達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情愫。
詩中的第一句描述了野田被雨水充滿的景象,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展示了詩人旅途中的環境。第二句中的山路無風,但花卻自發地散發出香氣,以一種微妙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體驗。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雖然身在異鄉,卻仍然能夠順應環境,欣賞到四季的美好。他用"將身供世事"這一詞語,表達了自己暫時將自己奉獻于世俗事務的態度。然而,他并不因此忽略了自然的美景,而是能夠在任何地方欣賞春光。這表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淡泊態度,將自己與世事相融合。
接下來的兩句詩中,詩人表示自己不嫌棄世俗的繁華,卻未曾安排自己的生涯,已經有了白發。這表明詩人對功名利祿并不追求,他更看重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的熱愛。他期待著看到楂梨樹的果實變得粗壯,這可能象征著他渴望見到家鄉的繁榮和自己的成長。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的生活態度。他說自己只是從事田園勞動和釣魚,保持著深藏不露的姿態。這展示了他對安逸、寧靜生活的向往,對功名富貴的淡泊態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自然、生活的淡泊態度。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感受,詩人將離鄉之苦與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相結合,呈現出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
“未辦生涯髯已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zhōng sī jiā
旅中思家
yě tián jì yǔ shuǐ jiē mǎn, shān lù wú fēng huā zì xiāng.
野田既雨水皆滿,山路無風花自香。
qiě fù jiāng shēn gōng shì shì, yě néng suí chù duì chūn guāng.
且復將身供世事,也能隨處對春光。
jué xián sú wù yǎn duō bái, wèi bàn shēng yá rán yǐ cāng.
絕嫌俗物眼多白,未辦生涯髯已蒼。
dài kàn zhā lí cū kě jiào, lǎo fū gēng diào jí tāo cáng.
待看楂梨粗可教,老夫耕釣即韜藏。
“未辦生涯髯已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