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豎雙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馬豎雙耳”全詩
秋風塞草黃,胡騎角弓勁。
秦人驅丁夫,筑城備強胡。
城成有虧日,胡來無已時。
哀笳中夜起,戰馬豎雙耳。
蒼茫沙上月,幽咽隴頭水。
征人悲故鄉,閨人守空房。
安得霍嫖姚,飲馬瀚海旁。
分類:
作者簡介(王炎)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一生著述甚富,有《讀易筆記》、《尚書小傳》、《禮記解》、《論 語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義》、《象數稽疑》、《禹貢辨》等,《全宋詞》第 三冊錄其詞五十二首。事跡見胡升《王大監傳》(《新安文獻志》卷六九)、 《宋史翼》卷二四,參《南宋館閣續 錄》卷八、九。
《飲馬長城窟》王炎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飲馬長城窟》是宋代詩人王炎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長城上的景象,抒發對戰亂的悲涼之情,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和平安寧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春風吹草青,胡人悄然離去。
秋風吹草黃,胡騎弓箭兇猛。
秦人驅使農夫,修筑城池抵御強敵。
城墻建成后仍有缺陷,胡人侵襲不斷。
悲傷的笳聲在深夜響起,戰馬豎起雙耳警惕。
在廣闊的沙漠上,皎潔的月光下,默默流淌著隴水。
征戰的人們悲嘆著離別故鄉,守望的婦人們守空寂的房屋。
如果能有霍去病、嫖姚這樣的英雄,飲馬于瀚海之旁,又將何如。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長城的景色,展現了戰亂的殘酷現實。詩人通過描述春風吹草青、秋風吹草黃,表現了戰爭的周期性和不斷交替的景象。秦人驅使農夫修筑長城,以抵御胡人的侵襲,但即便城墻建成,仍無法阻止胡人的侵略。詩中的笳聲、戰馬和月光等意象,增加了詩詞的悲涼氛圍,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痛苦感受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詩人通過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英雄人物的向往,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亂的悲傷。他希望能有像霍去病、嫖姚這樣的英雄人物出現,能夠保家衛國,恢復安寧的生活。最后一句“飲馬于瀚海之旁”,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戰亂的景象,通過凄涼的意象和對和平的渴望,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它既是對戰爭的控訴,也是對和平的呼喚,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人文關懷。
“戰馬豎雙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飲馬長城窟
chūn fēng sāi cǎo qīng, hú ér qū tuō jìng.
春風塞草青,胡兒區脫靜。
qiū fēng sāi cǎo huáng, hú qí jiǎo gōng jìn.
秋風塞草黃,胡騎角弓勁。
qín rén qū dīng fū, zhù chéng bèi qiáng hú.
秦人驅丁夫,筑城備強胡。
chéng chéng yǒu kuī rì, hú lái wú yǐ shí.
城成有虧日,胡來無已時。
āi jiā zhōng yè qǐ, zhàn mǎ shù shuāng ěr.
哀笳中夜起,戰馬豎雙耳。
cāng máng shā shàng yuè, yōu yè lǒng tóu shuǐ.
蒼茫沙上月,幽咽隴頭水。
zhēng rén bēi gù xiāng, guī rén shǒu kōng fáng.
征人悲故鄉,閨人守空房。
ān dé huò piáo yáo, yìn mǎ hàn hǎi páng.
安得霍嫖姚,飲馬瀚海旁。
“戰馬豎雙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