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佛無妨有佞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事佛無妨有佞名”全詩
銜杯本自多狂態,事佛無妨有佞名。
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鋒未鈍老猶爭。
平陽不獨容賓醉,聽取喧呼吏舍聲。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酬樂天齋滿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戲贈》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樂天齋滿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戲贈》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月道場齋戒滿,今朝華幄管弦迎。
銜杯本自多狂態,事佛無妨有佞名。
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鋒未鈍老猶爭。
平陽不獨容賓醉,聽取喧呼吏舍聲。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作為回贈,酬答裴令公在滿日道場齋戒結束后宴請的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在宴會上的心情和感受,同時也融入了一些對人生和境遇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酬謝的方式回應了裴令公的邀請,詩中展現了作者在宴會上的歡樂和豪情。首句“一月道場齋戒滿,今朝華幄管弦迎”描繪了作者在一個月的修行之后,受到華麗的帷幕和管弦樂的迎接,可以感受到宴會的喜慶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銜杯本自多狂態,事佛無妨有佞名”表達了作者自我放縱的一面。盡管作者在修行佛法,但他并不認為享受世俗的樂趣與佛法相悖,認為這并不妨礙他在世俗中有一定的聲望。
接著,“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鋒未鈍老猶爭”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宴會上暢飲的歡愉,愁苦已經被酒精沖淡了,他的才華依然不減,仍然有與年輕人爭鋒的意愿。
最后兩句“平陽不獨容賓醉,聽取喧呼吏舍聲”則描述了宴會的熱鬧場面。平陽是指宴會的地點,這里熱鬧非凡,賓客們暢飲歡笑,不僅容忍賓客醉酒,還能聽到官吏和仆從們的歡呼聲。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宴會的場景和作者的心情,展現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豪放和灑脫,同時也融入了對修行與世俗的關系和人生態度的思考。
“事佛無妨有佞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lè tiān zhāi mǎn rì péi lìng gōng zhì yàn xí shàng xì zèng
酬樂天齋滿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戲贈
yī yuè dào chǎng zhāi jiè mǎn, jīn zhāo huá wò guǎn xián yíng.
一月道場齋戒滿,今朝華幄管弦迎。
xián bēi běn zì duō kuáng tài,
銜杯本自多狂態,
shì fú wú fáng yǒu nìng míng.
事佛無妨有佞名。
jiǔ lì bàn hān chóu yǐ sàn, wén fēng wèi dùn lǎo yóu zhēng.
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鋒未鈍老猶爭。
píng yáng bù dú róng bīn zuì, tīng qǔ xuān hū lì shě shēng.
平陽不獨容賓醉,聽取喧呼吏舍聲。
“事佛無妨有佞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