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三江一腐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發三江一腐儒”全詩
偶逢世亂無生計,落日煙中自把鋤。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遣懷》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遣懷》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自我懷古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一個白發蒼蒼的文人形象,表達了對逆境生活的無奈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詩詞中文譯文:
白發三江一腐儒,
長年耽酒不耽書。
偶逢世亂無生計,
落日煙中自把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滄桑老去、生活困頓的文人形象。詩人形容自己的頭發已經白了,意味著歲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艱辛。他自稱是一個"腐儒",意指自己長年沉迷于酒色之中,而忽略了讀書學習。這種自嘲的言辭傳達了詩人對自己懶散生活方式的認識和反思。
詩人在逆境中生活,無法找到合適的生計。他形容自己是"偶逢世亂",這里指的是時局動蕩,社會不安定。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他無法安心從事傳統的讀書學習,而不得不放下書本,親自去耕種。"落日煙中自把鋤"這句詩描繪了詩人在黃昏時分,煙霧繚繞中,親自下田耕作的場景。這種自力更生、艱辛勞作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在逆境中的堅毅和努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一個貧困、頹廢的文人形象,通過對自身的反思,傳達了對時代變遷和逆境生活的感慨。袁凱通過詩詞表達了作為一個文人的無奈和對生活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堅持努力和自力更生的信念。
“白發三江一腐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ǎn huái
遣懷
bái fà sān jiāng yī fǔ rú, cháng nián dān jiǔ bù dān shū.
白發三江一腐儒,長年耽酒不耽書。
ǒu féng shì luàn wú shēng jì, luò rì yān zhōng zì bǎ chú.
偶逢世亂無生計,落日煙中自把鋤。
“白發三江一腐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