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秋來破不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茅屋秋來破不勝”全詩
老夫生理今拋廢,日日江潭去采菱。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日莫即事》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日莫即事》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茅屋在秋天里破裂不堪,
野云覆蓋著沙樹,層層疊疊。
老夫的生活現在已經廢棄,
每天都去江潭采摘菱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貧苦老人的生活場景。他住在一間破舊的茅屋里,秋天的風雨使茅屋破裂不堪。周圍的景象也反映了他的貧窮和孤寂,茫茫野云覆蓋著沙樹,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老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廢棄,不再有價值。然而,他仍然堅持著每天去江潭采摘菱藕,維持著艱難的生計。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貧苦老人的生活景象,通過對茅屋、野云和沙樹的描繪,展示了老人的困境和孤獨。詩中的“茅屋秋來破不勝”形象地表現了老人生活的困苦與艱辛,而“野云沙樹自層層”則給人以凄涼的感覺,突出了老人周圍的荒涼景象。然而,詩人通過“日日江潭去采菱”這一句,展現了老人堅持生活的勇氣與決心,盡管生活艱難,他依然努力維持著自己的生計。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生活狀態的描寫,展示了貧困與堅韌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老人堅持不懈的生活態度的贊賞和敬佩。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遞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發讀者對生活意義和奮斗精神的思考。
“茅屋秋來破不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ì mò jí shì
日莫即事
máo wū qiū lái pò bù shèng, yě yún shā shù zì céng céng.
茅屋秋來破不勝,野云沙樹自層層。
lǎo fū shēng lǐ jīn pāo fèi, rì rì jiāng tán qù cǎi líng.
老夫生理今拋廢,日日江潭去采菱。
“茅屋秋來破不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