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且自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粱且自舂”全詩
有詩聊度日,無字可書空。
白發將誰念,黃粱且自舂。
故人能問訊,家在五湖東。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村居懷京下一二友生》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村居懷京下一二友生》是明代袁凱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袁凱對離開官場歸田的心情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罷職非能吏,歸田即老農。
有詩聊度日,無字可書空。
白發將誰念,黃粱且自舂。
故人能問訊,家在五湖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作者袁凱離開官場歸田的心境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詩的前兩句“罷職非能吏,歸田即老農”,意味著作者不再擔任官職,而是回到鄉村從事農業勞作。這表明了作者對官場的不滿和對歸田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耕讀傳統的推崇。作者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合適的官員,更適合田園生活。
接下來的兩句“有詩聊度日,無字可書空”,描繪了作者在鄉村生活中的閑暇時光。作者以“有詩聊度日”來表達自己對寫作詩歌的熱愛,詩歌成為他生活的樂趣和寄托。而“無字可書空”則傳遞出作者在鄉村缺乏知識和學術交流的遺憾之情。
后兩句“白發將誰念,黃粱且自舂”,表達了作者對年華逝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擔憂。白發象征著衰老,作者思考著自己的白發會被誰所念及,以及自己是否能夠安享晚年。黃粱則是象征著美好幸福的事物,作者用它來比喻自己辛勤勞作的農田。這兩句詩表現了作者對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的感慨。
最后兩句“故人能問訊,家在五湖東”,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思念之情。作者希望能夠聽到故人的問候,這使他感到溫暖和安慰。同時,作者提到自己家在五湖東,暗示著故人可能遠在他鄉。這種友情的牽掛和思念增加了詩詞的情感厚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離開官場歸田的心情和對友誼的思念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失望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歲月流轉和友情的思考和感慨。詩意深邃,情感真摯,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黃粱且自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ūn jū huái jīng xià yī èr yǒu shēng
村居懷京下一二友生
bà zhí fēi néng lì, guī tián jí lǎo nóng.
罷職非能吏,歸田即老農。
yǒu shī liáo dù rì, wú zì kě shū kōng.
有詩聊度日,無字可書空。
bái fà jiāng shuí niàn, huáng liáng qiě zì chōng.
白發將誰念,黃粱且自舂。
gù rén néng wèn xùn, jiā zài wǔ hú dōng.
故人能問訊,家在五湖東。
“黃粱且自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