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晚來猶自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商女晚來猶自唱”全詩
榮華有盡英雄去,江水無窮鷗鷺閑。
商女晚來猶自唱,行人春盡不知還。
故園遙在三江外,煙樹微茫獨倚闌。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治亭寓目》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治亭寓目》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百尺高的孤亭上,夕陽的余暉灑落其中,六朝的痕跡被草木所覆蓋。曾經輝煌的事物已經逐漸消逝,英雄們已經離去,江水依舊流淌,鷗鷺自在地閑逛。商人的女兒在晚上來到這里,依然唱著歌曲;行人在春天快要結束時,卻不知道何時歸來。故鄉遙遠,位于三江之外,煙霧籠罩的樹木微弱地倚靠在亭闌上。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座孤亭、六朝的遺跡、江水和鷗鷺的景象,表達了歲月更迭、興衰消長的主題。曾經的榮華已經逝去,英雄們已經離去,而大自然的景象卻依舊存在,商人的女兒和行人仍然在這里活動。故鄉雖然遙遠,但依然對詩人產生著吸引力。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描繪孤亭、草木、江水、鷗鷺等元素,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孤亭高聳于天空,夕陽的余暉使得整個景色顯得寂寥而壯美。六朝的遺跡已經被時間深埋,草木漸漸覆蓋了過去的輝煌。詩人通過對興衰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對過去的懷念和對人事更迭的感慨。
詩人還通過描繪江水和鷗鷺的自由閑逛,表達了大自然的恒久存在與人事的短暫。江水流淌不息,鷗鷺自在地徜徉其中,與人類的興衰無關。商人的女兒仍然在孤亭中自唱,行人卻不知道何時會回來,這揭示了人們對歸家的盼望與迷茫。
最后,詩人提到了故園的遙遠,位于三江之外,煙樹微茫,孤亭的云煙籠罩著樹木的輪廓。這種遙遠的景象給詩人帶來一種孤獨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展示了歲月的流轉、興衰的變遷和人事的不定。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類活動的描繪,詩人寄托了對過去的懷念、對歸家的期盼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商女晚來猶自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tíng yù mù
治亭寓目
bǎi chǐ gū tíng luò zhào jiān, liù cháo yí jī cǎo bān bān.
百尺孤亭落照間,六朝遺跡草斑斑。
róng huá yǒu jǐn yīng xióng qù, jiāng shuǐ wú qióng ōu lù xián.
榮華有盡英雄去,江水無窮鷗鷺閑。
shāng nǚ wǎn lái yóu zì chàng, xíng rén chūn jǐn bù zhī hái.
商女晚來猶自唱,行人春盡不知還。
gù yuán yáo zài sān jiāng wài, yān shù wēi máng dú yǐ lán.
故園遙在三江外,煙樹微茫獨倚闌。
“商女晚來猶自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