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漁翁醉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吹笛漁翁醉歸”全詩
騎馬將軍遠戍,吹笛漁翁醉歸。
分類:
作者簡介(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燕》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燕。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1370)任監察御史,后因事為朱元璋所不滿,偽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4卷。
《江上(二首)》袁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上(二首)》是明代袁凱創作的詩詞,描繪了江上的景象和其中所蘊含的詩意。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上(二首)
山下旌旗閃閃,江邊楊柳依依。
騎馬將軍遠戍,吹笛漁翁醉歸。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上的景象,展現了不同人物在江邊的活動。旌旗閃爍、楊柳依依,將軍騎馬遠離家鄉執行戰斗任務,而漁翁則吹起笛子陶醉在漁船歸途中。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江上不同人物的不同命運和生活狀態,同時也呈現出江上景色的美感。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江上景象的描繪,展示了明代社會的多元面貌。山下的旌旗閃爍,預示著戰爭的降臨,騎馬將軍遠離家園奔赴戰場,表達了軍人的忠誠和壯烈。而江邊的楊柳依依,漁翁吹笛醉歸,則呈現了江南水鄉的寧靜與安逸,代表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與情感。這種對比描繪,彰顯了社會不同階層的差異和命運的多樣性。
詩詞以簡練的文字,通過景物的描寫表現了明代社會的復雜性和人物的多樣性。山下旌旗閃閃、江邊楊柳依依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江上的動態與美感。將軍遠戍、漁翁醉歸的對比,展示了社會的種種命運和人物的不同選擇。這種對比與交織,給予讀者以思考,引發對人生、命運和社會的深度思考。
袁凱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創造出了一幅江上景象的畫卷,展現了人物的不同命運和社會的多樣性。這首詩詞通過對江上景象的描繪,喚起了讀者對人生與社會的思考,敏銳地捕捉到了那個時代的風貌與人情。它以簡練而深刻的筆觸,將江上的景色與人物的命運相結合,呈現出一幅充滿詩意和哲理的畫面。
“吹笛漁翁醉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shàng èr shǒu
江上(二首)
shān xià jīng qí shǎn shǎn, jiāng biān yáng liǔ yī yī.
山下旌旗閃閃,江邊楊柳依依。
qí mǎ jiāng jūn yuǎn shù, chuī dí yú wēng zuì guī.
騎馬將軍遠戍,吹笛漁翁醉歸。
“吹笛漁翁醉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