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皴狀頗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鱗皴狀頗奇”全詩
補天雖變質,映澗尚含滋。
靜砌和煙立,虛堂帶蘚移。
最宜彈別鶴,況有舊棲枝。
分類:
《擬洛下分題》釋智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洛下分題》是宋代釋智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將松石做成琴的品茗,巖石的紋理相互交錯,頗為奇特。盡管經歷了歲月的變遷,它仍然映照出澗水的滋潤。靜靜地砌在石上,與煙霧相得益彰,虛堂上覆蓋著苔蘚。這琴最適合彈奏別離的鶴,更何況它還有舊時鶴棲的痕跡。
詩意和賞析:
《擬洛下分題》通過描述松石琴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和歷史痕跡的贊嘆和思考。詩中的松石琴是一種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藝術品,它以巖石的形態展現出紋理的奇特之處,同時也包含著歲月變遷的痕跡。盡管經歷了補天的修復,松石琴仍然保留著澗水的滋潤,顯示出自然與人工的和諧共生。
詩人通過描繪松石琴的靜謐與砌體的堅實,展示了琴的穩定與純粹。煙霧的協調映襯了虛堂上的苔蘚,增添了一層靜謐和古老的氛圍。這種古拙的美感與琴的音韻相得益彰,使彈奏琴的人更能感受到自然與歷史的共鳴。
詩中提到“別鶴”,暗喻著琴的音樂可以引發對別離和離愁的情感表達。松石琴的特殊性質,使它最適合彈奏表達離別之情的曲調。同時,詩人還提到琴上有著舊時鶴棲的痕跡,這充滿了歷史的感慨和回憶,使琴帶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松石琴為主題,通過琴的形象和特點,表達了自然與人文的融合、歷史的傳承以及音樂的情感表達。它展示了作者對自然之美和歷史遺跡的敏銳觀察,并通過琴這一藝術形式,傳遞了作者對人類情感和人文價值的思考和贊美。
“鱗皴狀頗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luò xià fēn tí
擬洛下分題
sōng shí qín jiàn sōng shí wèi qín jiàn,
松石琴薦松石為琴薦,
lín cūn zhuàng pō qí.
鱗皴狀頗奇。
bǔ tiān suī biàn zhì,
補天雖變質,
yìng jiàn shàng hán zī.
映澗尚含滋。
jìng qì hé yān lì,
靜砌和煙立,
xū táng dài xiǎn yí.
虛堂帶蘚移。
zuì yí dàn bié hè,
最宜彈別鶴,
kuàng yǒu jiù qī zhī.
況有舊棲枝。
“鱗皴狀頗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