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里長城壞”全詩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經檀道濟故壘》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經檀道濟故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經檀道濟故壘》中文譯文:
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詩意:
這首詩以長城為背景,表達了長城的衰敗和歲月的無情。詩人在描述長城破損、荒涼的景象的同時,也提到了秣陵(現今南京)地區有很多有才華的男女士子,他們依然保持著高尚的情操和樂觀的心態。
賞析:
詩的前兩句表現了長城的破敗景象,以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來描繪。長城作為古代中國的邊防工程,曾經堅固而威嚴,但歲月的流轉使得它逐漸破敗,如今只剩下一片廢墟和荒涼。這種景象不僅僅是對長城本身的描述,更是對時間無情流轉和歲月留下的痕跡的反思。
接下來的兩句中,詩人將目光轉向秣陵地區的士女們。秣陵是唐代的一個文化名城,這里的人才輩出。詩中的“多士女”指的是那些才華出眾的男女士子。他們在長城破敗的時代背景下,仍然保持著高尚的品德和樂觀的心態。他們還在唱著白符鳩的歌聲。白符鳩是一種祥瑞的鳥,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征。這里用白符鳩的歌聲來象征這些秣陵士女的歌唱,表達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整首詩以長城衰敗和秣陵士女的形象對比,展現了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堅韌不拔。盡管長城已經毀損,但士女們依然保持著他們的精神追求和樂觀向上的態度,這是詩人對人性的肯定和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萬里長城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tán dào jì gù lěi
經檀道濟故壘
wàn lǐ cháng chéng huài, huāng yíng yě cǎo qiū.
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
mò líng duō shì nǚ, yóu chàng bái fú jiū.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萬里長城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