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過午橋回首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過午橋回首望”全詩
君過午橋回首望,洛城猶自有殘春。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洛中春末送杜錄事赴蘄州》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洛中春末送杜錄事赴蘄州》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洛中春末送杜錄事赴蘄州,詩意是描寫離別之情和洛陽春天的景色。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樽前花下長相見,
明日忽為千里人。
君過午橋回首望,
洛城猶自有殘春。
中文譯文:
在花朵下的酒桌前,長時間地相互相見,
明天突然間成為千里之隔的人。
當你經過午橋回首望望,
洛陽城依然留有殘余的春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的離別景象。詩人劉禹錫以洛陽春天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在春末送別杜錄事離開洛陽前往蘄州的情感。
首句“樽前花下長相見”,表現了離別前的聚會氛圍。人們在花朵下的酒桌前,長時間地相互相見,彼此交流和暢飲。
接下來的兩句“明日忽為千里人,君過午橋回首望”,揭示了離別的突然和遙遠之處。詩人將明天的離別突然化作千里之隔,強調了離別的無法預知和無法改變的現實。
最后一句“洛城猶自有殘春”,表達了洛陽城仍然留有殘余的春意。洛陽作為古代著名的文化名城,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色和繁華的文化氛圍聞名。即使是在春末離別之際,洛陽仍然保留著一些春天的痕跡,寄托了詩人對離別前的美好回憶和留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洛陽春天的景色。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對比,詩人抒發了對離別的無奈和對故鄉的眷戀。詩中的洛陽春景更增添了一抹離別前的溫暖與美好,使整首詩顯得深情而又意境深遠。
“君過午橋回首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ò zhōng chūn mò sòng dù lù shì fù qí zhōu
洛中春末送杜錄事赴蘄州
zūn qián huā xià zhǎng xiàng jiàn, míng rì hū wèi qiān lǐ rén.
樽前花下長相見,明日忽為千里人。
jūn guò wǔ qiáo huí shǒu wàng, luò chéng yóu zì yǒu cán chūn.
君過午橋回首望,洛城猶自有殘春。
“君過午橋回首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