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怕猿聲發建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怕猿聲發建溪”全詩
美人美酒長相逐,莫怕猿聲發建溪。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夜燕福建盧侍郎宅因送之鎮》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燕福建盧侍郎宅因送之鎮》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燕福建盧侍郎宅因送之鎮,
暫駐旌旗洛水堤。
綺筵紅燭醉蘭閨,
美人美酒長相逐,
莫怕猿聲發建溪。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禹錫在夜晚送別福建盧侍郎時的情景。詩中描述了劉禹錫在洛水堤上短暫停留,離別之際,紅燭照亮了綺筵上的美酒佳肴,美人和美酒相得益彰,相互輝映。詩人告誡福建盧侍郎,不要害怕猿聲傳來自建溪,意在提醒他要堅強果斷,不受外界干擾。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送別時的情景和情感。詩人用“夜燕”指代自己,表達了他在夜晚行走的形象,加強了詩中離別的氛圍。洛水堤是古代長安城外的一條河流,此處指詩人在離別之前駐足的地方。綺筵和紅燭象征著美好的宴會和歡樂的氛圍,將離別的場景與美好的時刻相結合,增加了離別情感的復雜性。
詩中的“美人美酒長相逐”一句,揭示了美人和美酒相得益彰,相互輝映的情景,也表達了離別時的憂傷之情。最后一句“莫怕猿聲發建溪”,是詩人對福建盧侍郎的告誡和勸勉。猿聲代表著山野的幽靜和離別的悲涼,建溪則是離別地的具體地名。詩人希望福建盧侍郎能夠堅強,不受外界干擾,勇敢面對離別帶來的挑戰。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離別情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使讀者在感受離別的悲愴的同時,也能對美好的時刻和堅韌不拔的品質有所思考。
“莫怕猿聲發建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yàn fú jiàn lú shì láng zhái yīn sòng zhī zhèn
夜燕福建盧侍郎宅因送之鎮
zàn zhù jīng qí luò shuǐ dī, qǐ yán hóng zhú zuì lán guī.
暫駐旌旗洛水堤,綺筵紅燭醉蘭閨。
měi rén měi jiǔ zhǎng xiàng zhú, mò pà yuán shēng fā jiàn xī.
美人美酒長相逐,莫怕猿聲發建溪。
“莫怕猿聲發建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