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僧向松江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曲江僧向松江見”全詩
鶴戀故巢云戀岫,比君猶自不逍遙。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送霄韻上人游天臺(一作寶韻上人)》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霄韻上人游天臺(一作寶韻上人)》是唐代劉禹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曲江僧向松江見,
又到天臺看石橋。
鶴戀故巢云戀岫,
比君猶自不逍遙。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送別名為霄韻(或寶韻)的上人(指佛教中的高僧)游天臺的情景。上人先是從曲江來到松江,然后再到天臺欣賞石橋。詩中通過描繪鶴戀巢、云戀岫的景象,表達了上人對天臺美景的向往和留戀之情。最后,詩人與上人相比,感嘆自己仍未能達到如此逍遙自在的境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送別上人的場景,并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詩中的曲江、松江和天臺都是當時著名的風景勝地,展現了唐代山水詩的特點。詩人用"鶴戀故巢"和"云戀岫"這兩個意象,表達了上人對天臺美景的眷戀之情。最后兩句以自己與上人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境界的向往和不滿。整首詩以簡短的文字勾勒出了人與自然的交融,展示了唐代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景色的感悟。
“曲江僧向松江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iāo yùn shàng rén yóu tiān tāi yī zuò bǎo yùn shàng rén
送霄韻上人游天臺(一作寶韻上人)
qǔ jiāng sēng xiàng sōng jiāng jiàn, yòu dào tiān tāi kàn shí qiáo.
曲江僧向松江見,又到天臺看石橋。
hè liàn gù cháo yún liàn xiù, bǐ jūn yóu zì bù xiāo yáo.
鶴戀故巢云戀岫,比君猶自不逍遙。
“曲江僧向松江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