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故吏歌聲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侯家故吏歌聲發”全詩
今歲洛中無雨雪,眼前風景是江西。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吳方之見示聽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頗有懷故…因而和之》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方之見示聽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頗有懷故…因而和之》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吳方見示聽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頗有懷舊之情…因而與之和諧。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寫給江西的故吏朱幼恭的,他聽到朱幼恭唱了三首歌,深感懷舊之情,于是與他和諧地交流。詩中描繪了侯家故吏的歌聲、逸處與怨處的不同情緒,以及唐朝洛陽和江西的景色對比。
賞析:
這首詩詞以詩人劉禹錫與朱幼恭的親切交流為背景,展現了懷舊之情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在詩中,詩人首先提到了侯家故吏的歌聲,表達了對過去友情的回憶和珍視。歌聲中逸處能高,表明他的才華出眾,但又怨處低,意味著他在眷戀故鄉的同時也有一些遺憾和不滿。
接著,詩人將眼光轉向當下的洛陽,描述了洛陽這一年沒有下雨下雪,而眼前的風景卻是江西的景色。這種景象對比使詩人更加思念江西的故鄉,體現了他對故土的眷戀之情。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用字簡練,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故友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音樂和自然景色的對比,詩人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并通過與朱幼恭的和諧交流,進一步強調了友情和情感的重要性。這首詩詞展現了劉禹錫獨特的感受和對故鄉的眷戀,同時也給讀者帶來了對家鄉和友情的共鳴與思考。
“侯家故吏歌聲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fāng zhī jiàn shì tīng jiāng xī gù lì zhū yòu gōng gē sān piān pō yǒu huái gù yīn ér hé zhī
吳方之見示聽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頗有懷故…因而和之
hòu jiā gù lì gē shēng fā, yì chù néng gāo yuàn chù dī.
侯家故吏歌聲發,逸處能高怨處低。
jīn suì luò zhōng wú yǔ xuě, yǎn qián fēng jǐng shì jiāng xī.
今歲洛中無雨雪,眼前風景是江西。
“侯家故吏歌聲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