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希銅馬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少希銅馬式”全詩
少希銅馬式,老厭玉門關。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邕州》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陶弼所作的《邕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節護諸蠻,
徘徊瘴癘間。
少希銅馬式,
老厭玉門關。
詩意:
這首詩以描寫邕州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歲月的流轉和自身處境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邕州地區的景象,抒發自己對于長期戍守邊疆的思考與體驗,以及對于歲月變遷的感慨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體驗。首句"漢節護諸蠻",表達了詩人對于漢族節度使守護邊疆、保護邊疆百姓的敬佩之情。"徘徊瘴癘間"一句,揭示了邕州地區充滿瘴癘和危險的環境,也展示了詩人作為邊疆守衛者的辛苦和憂慮。
接下來的兩句"少希銅馬式,老厭玉門關",通過反差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于歲月流轉的感慨和對于邊疆生涯的厭倦之情。"少"和"老"對比了詩人年少時的憧憬和如今的厭倦,銅馬和玉門則象征著邊疆生涯的艱險和無盡。這兩句詩通過對比,凸顯了詩人經歷歲月變遷、歷經邊疆戍守的心路歷程。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邕州地區的環境和詩人的心境,表達了對于歲月流轉和生活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這首詩既展示了宋代邊疆守衛者的忠誠和堅守,又抒發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和邊疆生涯的無奈與厭倦之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少希銅馬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ōng zhōu
邕州
hàn jié hù zhū mán, pái huái zhàng lì jiān.
漢節護諸蠻,徘徊瘴癘間。
shǎo xī tóng mǎ shì, lǎo yàn yù mén guān.
少希銅馬式,老厭玉門關。
“少希銅馬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