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耕盡野花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戰場耕盡野花稀”全詩
聞道唐州最清靜,戰場耕盡野花稀。
分類: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重寄絕句(一作寄唐州楊八)》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寄絕句(一作寄唐州楊八)》
淮西既是平安地,
鴉路今無羽檄飛。
聞道唐州最清靜,
戰場耕盡野花稀。
中文譯文:
淮西已是安定之地,
如今鴉路上再無戰旗翻飛。
聽聞唐州最為寧靜,
戰地已經變成了一片稀稀落落的田間野花。
詩意:
這首詩以淮西為背景,描繪了戰爭過后的平靜景象。淮西地區曾經是戰火連篇的戰場,如今戰爭已經平息,沒有戰旗翻飛,不再有戰火紛擾。詩人聽聞唐州如今最為安寧,戰場已經被開墾為耕地,久經戰亂的土地上花草稀疏。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詩,通過對淮西地區的描繪,表達了戰亂后的平靜與寧靜。詩中的“鴉路今無羽檄飛”形象地描繪了戰旗不再展開,戰鼓不再擂響的景象,表達了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和向往。同時,詩人以唐州為代表,描述了戰火紛飛之后的田地,野花稀疏的景象,反映了戰爭對土地和景觀的破壞。整首詩旨在揭示戰亂的殘酷,并寄托了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熱愛。
此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戰亂之后的平靜景象,通過對戰爭影響的描繪,表達了人們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情真意切,用詞樸實,形象生動,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戰場耕盡野花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jì jué jù yī zuò jì táng zhōu yáng bā
重寄絕句(一作寄唐州楊八)
huái xī jì shì píng ān dì, yā lù jīn wú yǔ xí fēi.
淮西既是平安地,鴉路今無羽檄飛。
wén dào táng zhōu zuì qīng jìng, zhàn chǎng gēng jǐn yě huā xī.
聞道唐州最清靜,戰場耕盡野花稀。
“戰場耕盡野花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