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中荻火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中荻火明”全詩
樹短云根拔,山窮地勢傾。
孤舟難泊岸,遠水欲沈城。
半夜求津濟,煙中荻火明。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公安縣》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公安縣》是宋代詩人陶弼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沿著大堤進入公安縣,
路面淺薄,我踏著莎草行。
樹木矮小,云霧環繞,根被拔起,
山勢陡峭,地勢傾斜。
孤舟難以停泊在岸邊,
遠處的水面似乎要淹沒城池。
半夜里我尋求渡河的幫助,
煙霧中荻蘆的火光閃爍明亮。
詩意和賞析:
《公安縣》描繪了作者在公安縣的一段旅行經歷。詩中以描寫自然景物和舟行為主線,抒發了作者對險峻山水和人生困境的感慨。
首先,詩中描述了大堤、淺莎、樹木和山勢傾斜等景物,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公安縣的地貌特征。作者用矮小的樹木和被拔起的云根形容山勢陡峭,以此突顯了山水的險峻和不平凡,暗喻了人生的艱難和曲折。
其次,詩中出現的孤舟、遠水和城池等意象,凸顯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困境和迷茫。孤舟難泊岸和遠水欲沈城,表達了作者在陌生環境中感到無所依靠、孤立無援的心情。這種困境的描繪,可以被理解為對于人生道路中困難和挫折的抒發。
最后,詩的結尾出現了半夜求津濟和煙中荻火明的景象。這里的煙中荻火明可以被理解為希望的曙光,暗示了作者對于擺脫困境、尋求出路的渴望。整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人生困境的寫照,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中艱難險阻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希望。
總的來說,《公安縣》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旅行經歷,抒發了作者對于險峻山水和人生困境的感慨。詩中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展示了陶弼的才情和對人生的思考。
“煙中荻火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ān xiàn
公安縣
mén yán dà dī rù, lù chèn qiǎn shā xíng.
門沿大堤入,路趁淺莎行。
shù duǎn yún gēn bá, shān qióng dì shì qīng.
樹短云根拔,山窮地勢傾。
gū zhōu nán pō àn, yuǎn shuǐ yù shěn chéng.
孤舟難泊岸,遠水欲沈城。
bàn yè qiú jīn jì, yān zhōng dí huǒ míng.
半夜求津濟,煙中荻火明。
“煙中荻火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