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嗟池上別魂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嗟池上別魂驚”全詩
此夜獨歸還乞夢,老人無睡到天明。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酬仆射牛相公晉國池上別后至甘棠館忽夢同游…口號見寄》劉禹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仆射牛相公晉國池上別后至甘棠館忽夢同游…口號見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已嗟池上別魂驚,
忽報夢中攜手行。
此夜獨歸還乞夢,
老人無睡到天明。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劉禹錫與牛相公在池上分別后,劉禹錫在甘棠館忽然夢到與牛相公一同游玩的情景。他感嘆著已經離別的池上之約,但在夢中與牛相公再度相聚,給他帶來了震驚與喜悅。回到現實中的這個夜晚,劉禹錫獨自歸來,卻仍然期望在夢中再次相會,老人整夜未曾入眠,直到天明。
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和夢境為主題,通過描繪作者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的交錯體驗,表達了他對友誼和相聚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池上別”指的是與牛相公在池上的分別,作者對此感到痛惜和憂傷。然而,詩中的“夢中攜手行”給了他一種意外的驚喜和安慰,夢境中的相聚彌補了現實中的分離。
作者在詩末表達了對夢中再次相聚的渴望,他將這個愿望寄托于夢境中,希望能夠在夢中與牛相公再度相遇。整夜輾轉反側的老人形象,展現了他對友誼的珍視和對相聚的期待,也突顯了他內心的孤獨和對過去的留戀。
這首詩詞通過對離別與相聚的對比,展現了人情世故中的喜悅和痛苦,以及夢境帶來的安慰和希望。它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情感,給讀者帶來共鳴與思考,同時也展現了劉禹錫獨特的藝術才華。
“已嗟池上別魂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pú yè niú xiàng gōng jìn guó chí shàng bié hòu zhì gān táng guǎn hū mèng tóng yóu kǒu hào jiàn jì
酬仆射牛相公晉國池上別后至甘棠館忽夢同游…口號見寄
yǐ jiē chí shàng bié hún jīng, hū bào mèng zhōng xié shǒu xíng.
已嗟池上別魂驚,忽報夢中攜手行。
cǐ yè dú guī huán qǐ mèng, lǎo rén wú shuì dào tiān míng.
此夜獨歸還乞夢,老人無睡到天明。
“已嗟池上別魂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