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歸心隨暮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里歸心隨暮潮”全詩
一家生意付秋瘴,萬里歸心隨暮潮。
兵送遠人還海界,吏申遷客入津橋。
山公對此聊酣飲,怕見醒來雨鬢凋。
分類: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天涯亭》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天涯亭》是宋代詩人陶弼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色絲絲風色嬌,
天涯亭上覺魂消。
一家生意付秋瘴,
萬里歸心隨暮潮。
兵送遠人還海界,
吏申遷客入津橋。
山公對此聊酣飲,
怕見醒來雨鬢凋。
詩意:
這首詩以天涯亭為背景,描繪了下雨的景象和亭上覺得心靈消逝的感覺。在這個詩意中,陶弼表達了遠離故鄉的痛苦和思鄉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政治官場的失望。
賞析:
《天涯亭》通過描繪雨色和風色,展現了一種幽寂的氛圍。亭上覺魂消的描述表達了詩人身處天涯之地時的孤寂和無助感。詩中提到的“一家生意付秋瘴”,暗示了詩人因遠離家鄉而失去了生計,同時也暗指了政治腐敗和社會不公。萬里歸心隨暮潮的表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份思鄉之心逐漸消逝。
接下來的幾句詩描繪了遠離家鄉的人們,無論是軍人還是官員,他們在返鄉的路途中所經歷的艱辛和不易。然而,這種回歸也并非一帆風順,吏申遷客入津橋的描述暗示了官場的險惡與無常。
最后兩句詩表現了山公(指詩人自己)對這一切的酣暢和豪情。山公在天涯亭上痛飲,幾近醉酒,借以排遣對現實的失望和無奈。然而,他又擔心一旦醒來,看到自己的白發凋零,會更加感嘆歲月的流逝和不可挽回的變遷。
整首詩以雨色、風色和天涯亭為線索,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個人情感,寄托了陶弼對家鄉的思念、對社會現實的失望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現了內心的哀愁和對人生的深思。
“萬里歸心隨暮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iān yá tíng
天涯亭
yǔ sè sī sī fēng sè jiāo, tiān yá tíng shàng jué hún xiāo.
雨色絲絲風色嬌,天涯亭上覺魂消。
yī jiā shēng yì fù qiū zhàng, wàn lǐ guī xīn suí mù cháo.
一家生意付秋瘴,萬里歸心隨暮潮。
bīng sòng yuǎn rén hái hǎi jiè, lì shēn qiān kè rù jīn qiáo.
兵送遠人還海界,吏申遷客入津橋。
shān gōng duì cǐ liáo hān yǐn, pà jiàn xǐng lái yǔ bìn diāo.
山公對此聊酣飲,怕見醒來雨鬢凋。
“萬里歸心隨暮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