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拖藜杖高橋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拖藜杖高橋去”出自宋代張镃的《記雪三首》,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bù tuō lí zhàng gāo qiáo qù,詩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不拖藜杖高橋去”全詩
《記雪三首》
無月無燈夜自明,糢糊何啻瓦溝平。
不拖藜杖高橋去,那得金龍背上行。
不拖藜杖高橋去,那得金龍背上行。
分類:
《記雪三首》張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記雪三首》是宋代張镃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夜晚,用簡練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雪的獨特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
譯文:
無月無燈夜自明,
糢糊何啻瓦溝平。
不拖藜杖高橋去,
那得金龍背上行。
詩意:
這首詩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描述了一個無月無燈的夜晚,暗示了黑暗的世界中的一絲明亮。詩中的"瓦溝平"一詞,形象地描繪了大雪覆蓋下的景象,給人一種模糊、朦朧的感覺。作者表達了自己不依靠藜杖行走的決心,不愿意依賴外物,而是希望能夠像金龍一樣自由自在地行走。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簡練的語言和夜晚的意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詩中的"無月無燈夜自明",以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意愿。"糢糊何啻瓦溝平"的描繪,給人以一種朦朧、模糊的感覺,似乎暗示了人生的不確定性和迷茫。而"不拖藜杖高橋去,那得金龍背上行"則表達了作者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和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態度,希望能夠擺脫束縛,追求自由和遠大的理想。
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形象的描繪和對比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渴望。這首詩通過對雪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對理想的追求,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引發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不拖藜杖高橋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xuě sān shǒu
記雪三首
wú yuè wú dēng yè zì míng, mó hu hé chì wǎ gōu píng.
無月無燈夜自明,糢糊何啻瓦溝平。
bù tuō lí zhàng gāo qiáo qù, nà de jīn lóng bèi shàng xíng.
不拖藜杖高橋去,那得金龍背上行。
“不拖藜杖高橋去”平仄韻腳
拼音:bù tuō lí zhàng gāo qiáo qù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不拖藜杖高橋去”的相關詩句
“不拖藜杖高橋去”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不拖藜杖高橋去”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不拖藜杖高橋去”出自張镃的 《記雪三首》,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