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但他時愧兩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但他時愧兩翁”全詩
市朝競逐利名走,草木誰為臭味同。
霅水不妨披宿霧,蓬山正要挹清風。
塵埃不得從君后,豈但他時愧兩翁。
分類:
《錢塘次孫教南韻》裘萬頃 翻譯、賞析和詩意
《錢塘次孫教南韻》是宋代裘萬頃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錢塘(現在的杭州)游覽后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簿領歸來得泮宮,
一時袞袞任諸公。
市朝競逐利名走,
草木誰為臭味同。
這里的"簿領"指的是官員的職務,"泮宮"指的是泮池,是一個古代的宴會場所。作者回到泮池,可以理解為他回到了官場。"袞袞"形容官員們衣著華麗,簇擁在一起。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官場中的歸屬感和身份認同。
市朝競逐利名走,草木誰為臭味同。這兩句詩意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競爭的觀察和思考。市朝指的是都市中的官場,人們在這里爭相追逐名利。而草木的香氣卻是無差別的,無論是高貴的名門大宅還是平凡的野草,它們都散發著相同的芳香。通過這樣的對比,作者表達了對于名利追逐的冷峻看法,呼喚社會更加關注品德和內在的價值。
霅水不妨披宿霧,
蓬山正要挹清風。
塵埃不得從君后,
豈但他時愧兩翁。
這兩句意境清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贊美和對自身的反思。霅水是一條河流,它被宿霧所掩蓋,無法展現其本真的面貌;蓬山是一座山,正渴望吸納清新的風。這些自然景物與前文中的市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調了自然的純粹和人世的浮躁之間的差異。
"塵埃不得從君后,豈但他時愧兩翁"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在官場中無法擺脫塵世紛擾的困境,他感到自己無法與先輩相比,深感慚愧。這種對自身的反思,體現了作者對傳統價值觀的尊重和對家族榮譽的追求。
總的來說,《錢塘次孫教南韻》通過對官場、社會競爭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名利追逐的冷峻看法,以及對傳統價值觀和家族榮譽的追求。通過這樣的寫作手法,詩詞中蘊含了深刻的思考和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警示意義。
“豈但他時愧兩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án táng cì sūn jiào nán yùn
錢塘次孫教南韻
bù lǐng guī lái de pàn gōng, yī shí gǔn gǔn rèn zhū gōng.
簿領歸來得泮宮,一時袞袞任諸公。
shì cháo jìng zhú lì míng zǒu, cǎo mù shuí wèi chòu wèi tóng.
市朝競逐利名走,草木誰為臭味同。
zhà shuǐ bù fáng pī sù wù, péng shān zhèng yào yì qīng fēng.
霅水不妨披宿霧,蓬山正要挹清風。
chén āi bù dé cóng jūn hòu, qǐ dàn tā shí kuì liǎng wēng.
塵埃不得從君后,豈但他時愧兩翁。
“豈但他時愧兩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