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著句雖無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征途著句雖無暇”全詩
健筆南軒三大字,高風相國一泓泉。
征途著句雖無暇,詩版留名自可傳。
寺主相邀觀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
分類:
《題萊公泉》趙汝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萊公泉》是宋代趙汝鐩所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馬鞍山下倚鞭吟詠時的景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馬鞍山下倚吟鞭,
慨想前賢古道邊。
健筆南軒三大字,
高風相國一泓泉。
征途著句雖無暇,
詩版留名自可傳。
寺主相邀觀石刻,
呼童汲水取茶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趙汝鐩在馬鞍山下倚著鞭子吟詠的情景。他心懷慨嘆,回想起前賢們曾行走在這條古道的邊上。他運筆如飛,用健壯的筆觸寫下了南軒三個大字,而高尚的風氣使這個泉水被尊稱為相國泉。雖然他征途勞頓,但他的詩句卻無可挑剔,將永遠留傳于世。寺廟主持邀請他觀賞石刻,呼喚童子取水沏茶。
賞析:
《題萊公泉》通過描繪作者在馬鞍山下吟詠的場景,表達了他對前賢的景仰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詩中的"馬鞍山"和"古道"都是富有歷史意義的地方,使詩詞具有了一種悠久的傳統意蘊。作者用"健筆南軒三大字"形容自己的文筆純熟有力,體現了他對自己才華的自信。"高風相國一泓泉"則是對這個泉水的贊美,同時也是對自己文學成就的自豪。雖然作者的征途勞頓,但他的詩句卻無可挑剔,將流傳下去。最后一句中,寺廟主持邀請作者觀賞石刻,并呼喚童子為他取水沏茶,可見作者在文學上的成就已經贏得了他人的敬重和贊賞。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含蓄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前賢的敬仰、對文學創作的熱愛以及他在文學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同時,通過山水和人物的交融,將作者的情感融入到自然和歷史之中,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和感悟。
“征途著句雖無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ái gōng quán
題萊公泉
mǎ ān shān xià yǐ yín biān, kǎi xiǎng qián xián gǔ dào biān.
馬鞍山下倚吟鞭,慨想前賢古道邊。
jiàn bǐ nán xuān sān dà zì, gāo fēng xiàng guó yī hóng quán.
健筆南軒三大字,高風相國一泓泉。
zhēng tú zhe jù suī wú xiá, shī bǎn liú míng zì kě chuán.
征途著句雖無暇,詩版留名自可傳。
sì zhǔ xiāng yāo guān shí kè, hū tóng jí shuǐ qǔ chá jiān.
寺主相邀觀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
“征途著句雖無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