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月曬碧荷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深月曬碧荷香”全詩
更剪遮窗蕉葉去,放教山影入藤床。
分類:
作者簡介(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字介翁,號月洞,處州平昌縣(今浙江省遂昌縣湖山鎮)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撫州市)縣尉。宋亡,遁跡為道士,隱居湖山,與同時宋遺民尹綠坡等人結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稱“月洞先生”。遺著由其族孫養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為《月洞吟》一卷。萬歷二十一年(1593)湯顯祖在赴任遂昌知縣期間,為詩集作序稱:“宋月洞先生詩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猶唐之季也。”湯顯祖敬佩月洞的為人及詩品,還為之題詞“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孫宗虞又補刻后冊。
《暑夕三首》王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暑夕三首》是宋代詩人王镃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夜已深,月光照耀著碧色的荷花,荷花散發出陣陣香氣。
水邊的亭臺附近,涼風吹拂著,使人感到清涼宜人。
我更進一步修剪窗前的蕉葉,使它們不再遮擋窗戶,
讓山影投射進藤床之中,讓涼爽的山風輕輕拂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暑夜的景象,通過描寫月光照耀下的碧色荷花以及清涼的亭臺,表達了作者對夜晚涼爽的向往和渴望。在夜深人靜的時刻,作者進一步修剪蕉葉,讓山影透過窗戶投射進藤床之中,給人一種清新涼爽的感覺。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將夜晚的涼爽感傳遞給讀者,給人一種舒適和寧靜的感受。
這首詩詞運用了典型的宋代寫景手法,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描繪細膩的細節來表達作者的感受和情感。作者通過描繪月光照耀下的碧色荷花和清涼的亭臺,營造出一個安靜、涼爽的夜晚氛圍。修剪窗前的蕉葉和山影投射進藤床之中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清涼的感覺。整首詩詞意境清新,語言簡練,給人一種寧靜、涼爽的美感,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夜深月曬碧荷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ǔ xī sān shǒu
暑夕三首
yè shēn yuè shài bì hé xiāng, bàng shuǐ tíng tái yì dé liáng.
夜深月曬碧荷香,傍水亭臺易得涼。
gèng jiǎn zhē chuāng jiāo yè qù, fàng jiào shān yǐng rù téng chuáng.
更剪遮窗蕉葉去,放教山影入藤床。
“夜深月曬碧荷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