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趁秋風海上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趁秋風海上回”全詩
到國依棲應有夢,巢空月落舊樓臺。
分類:
作者簡介(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字介翁,號月洞,處州平昌縣(今浙江省遂昌縣湖山鎮)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撫州市)縣尉。宋亡,遁跡為道士,隱居湖山,與同時宋遺民尹綠坡等人結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稱“月洞先生”。遺著由其族孫養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為《月洞吟》一卷。萬歷二十一年(1593)湯顯祖在赴任遂昌知縣期間,為詩集作序稱:“宋月洞先生詩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猶唐之季也。”湯顯祖敬佩月洞的為人及詩品,還為之題詞“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孫宗虞又補刻后冊。
《燕》王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燕》
朝代:宋代
作者:王镃
《燕》是宋代詩人王镃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關于燕子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境的表達,展示了燕子的自由飛翔和遷徙的景象,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舊時景物的感傷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野棠開后忽飛來,
又趁秋風海上回。
到國依棲應有夢,
巢空月落舊樓臺。
詩意和賞析:
《燕》以燕子為主題,通過野棠花開的時節,燕子突然飛來的景象,以及秋風中燕子飛回海上的情景,表達了燕子的自由飛翔和遷徙的特點。燕子作為一種候鳥,常常在不同的季節和地點之間遷徙,象征著時間的流轉和變遷。
詩中描述了燕子飛抵國土,找到合適的棲息之地,并暗示燕子在遷徙過程中會有夢想和歸屬。然而,詩末兩句表達了燕子的巢穴空空蕩蕩,月亮也已經落下,舊時的樓臺也已荒廢。這些景象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無情,同時也映射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舊時景物的感懷和傷感。
整首詩以燕子為媒介,通過描繪燕子的遷徙和棲息狀態,抒發了作者對于光陰流逝和歲月更迭的思考。同時,通過對燕子和舊時景物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美好回憶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筆觸,展示了燕子的自由和靈動,同時也透露了作者對于歲月流轉和光陰易逝的深刻感悟。通過燕子的形象,詩人將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相結合,使詩意更加深遠。
“又趁秋風海上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燕
yě táng kāi hòu hū fēi lái, yòu chèn qiū fēng hǎi shàng huí.
野棠開后忽飛來,又趁秋風海上回。
dào guó yī qī yīng yǒu mèng, cháo kōng yuè luò jiù lóu tái.
到國依棲應有夢,巢空月落舊樓臺。
“又趁秋風海上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