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隔風塵此一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地隔風塵此一關”全詩
天開洞府幾千載,地隔風塵此一關。
謝屐空鄰迷雁蕩,蘇詩不是夢廬山。
他生修得清緣在,似扣金堂覓大還。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游九鎖山·入九鎖山門》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九鎖山·入九鎖山門》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肥馬輕裘到此難,
名標九鎖翠微間。
天開洞府幾千載,
地隔風塵此一關。
這首詩以游九鎖山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到達九鎖山門的情景。第一句中的"肥馬輕裘"指的是作者乘坐的馬匹健壯肥壯,輕輕松松地穿越了山間的艱難道路。第二句中的"名標九鎖翠微間"描繪了九鎖山的山勢險峻,山脈蒼翠,給人以壯麗的景象。通過這兩句,詩人展示了這座山脈的壯美和難以到達的特點。
第三句中的"天開洞府幾千載"表達了九鎖山隱藏在天地之間已有千百年的歷史,暗示著這里的山洞和府宅已經存在了很久。第四句中的"地隔風塵此一關"則說明這座山脈與塵世隔絕,仿佛是一個彼岸世界的關口。
接下來的兩句詩中,作者以謝屐和蘇詩為象征,分別指代謝靈運和蘇東坡這兩位著名的文人墨客。"謝屐空鄰迷雁蕩"表示謝靈運迷失在九鎖山的雁蕩地帶,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蘇詩不是夢廬山"則指蘇東坡的詩篇不是夢幻中的廬山,暗示蘇詩所描繪的美景不及九鎖山的壯麗。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修身養性的追求。"他生修得清緣在"表示作者通過修身養性,保持內心的清凈,得以接近九鎖山的玄妙之處。"似扣金堂覓大還"則暗示作者仿佛在金堂前敲門,尋找心靈的歸宿。
整首詩以婉約的筆觸描繪了九鎖山的壯麗景色和難以到達的特點,同時融入了對于修身養性的思考和追求。通過景物的描繪和人物的象征,詩人傳達了對于自然和心靈的探索與向往。
“地隔風塵此一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jiǔ suǒ shān rù jiǔ suǒ shān mén
游九鎖山·入九鎖山門
féi mǎ qīng qiú dào cǐ nán, míng biāo jiǔ suǒ cuì wēi jiān.
肥馬輕裘到此難,名標九鎖翠微間。
tiān kāi dòng fǔ jǐ qiān zǎi, dì gé fēng chén cǐ yī guān.
天開洞府幾千載,地隔風塵此一關。
xiè jī kōng lín mí yàn dàng, sū shī bú shì mèng lú shān.
謝屐空鄰迷雁蕩,蘇詩不是夢廬山。
tā shēng xiū dé qīng yuán zài, shì kòu jīn táng mì dà hái.
他生修得清緣在,似扣金堂覓大還。
“地隔風塵此一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