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踏紅塵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踏紅塵道”全詩
遠峰開宿雨,高樹表初陽。
犢臥野門寂,雁飛秋稻香。
午橋花竹地,回首已凄涼。
分類:
作者簡介(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鄭氏西莊》林景熙 翻譯、賞析和詩意
《鄭氏西莊》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踏紅塵道,結廬依水鄉。
遠峰開宿雨,高樹表初陽。
犢臥野門寂,雁飛秋稻香。
午橋花竹地,回首已凄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遠離塵世喧囂,選擇在鄭氏西莊這個寧靜的地方過上簡樸生活的情景。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物和寧靜的田園生活,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遠離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以極簡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寧靜恬淡的田園景象。首句"不踏紅塵道,結廬依水鄉"表明詩人選擇了遠離紛繁喧囂的塵世,來到鄭氏西莊結廬而居,享受寧靜的生活。接著描述"遠峰開宿雨,高樹表初陽",描繪了遙遠的山峰在夜晚的雨中若隱若現,高大的樹木在初升的陽光下顯得婆娑。這些自然景物的描寫使人感受到安寧與寧靜。
接下來的兩句"犢臥野門寂,雁飛秋稻香",通過描述犢牛在野門附近安靜地躺臥和秋天雁群飛過稻田的香氣,展現了詩人身處鄉村的寧靜和豐饒。最后一句"午橋花竹地,回首已凄涼"則流露出一絲凄涼之情,似乎是詩人在回首過往時,感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寧靜田園景象,通過對自然和生活細節的描繪,傳達了詩人追求內心寧靜和遠離紛擾的心境。通過與自然的親近,詩人體味到了寧靜和滿足,同時也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和內心寧靜的向往,給人以平和舒適的感受。
“不踏紅塵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shì xī zhuāng
鄭氏西莊
bù tà hóng chén dào, jié lú yī shuǐ xiāng.
不踏紅塵道,結廬依水鄉。
yuǎn fēng kāi sù yǔ, gāo shù biǎo chū yáng.
遠峰開宿雨,高樹表初陽。
dú wò yě mén jì, yàn fēi qiū dào xiāng.
犢臥野門寂,雁飛秋稻香。
wǔ qiáo huā zhú dì, huí shǒu yǐ qī liáng.
午橋花竹地,回首已凄涼。
“不踏紅塵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