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官船江上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是官船江上來”全詩
紅巾小兒齊擊鼓,知是官船江上來。
分類: 竹枝
作者簡介(李東陽)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師(今北京市)。天順八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燕對錄》。
《長沙竹枝歌(十首)》李東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沙竹枝歌(十首)》是明代詩人李東陽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戎門旌節擁高臺,
軍士南邊戍未回。
紅巾小兒齊擊鼓,
知是官船江上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長沙城戍衛的士兵在高臺上擁擠著軍旗,而南方邊境的戍衛士兵還沒有返回。紅巾戰士們齊心合力敲擊戰鼓,知道這是官方的船只正在江上駛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戰爭時期的景象。首句"戎門旌節擁高臺"以戎門、旌節、高臺等詞語刻畫了戰爭的嚴峻氛圍和軍事陣勢的莊嚴。第二句"軍士南邊戍未回"表達了南方邊境的戍衛士兵還沒有歸來,暗示了他們可能面臨的危險和艱難。第三句"紅巾小兒齊擊鼓"通過紅巾小兒擊鼓的形象,展現了年輕戰士的堅毅和勇敢。最后一句"知是官船江上來"揭示了士兵們的期待和希望,他們知道官方的船只即將到來,可能是為了增援或提供援助。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展現了戰爭時代的緊張氛圍和軍民的堅毅精神。詩人以樸實的文字表達了對戰士們的贊頌和對國家的關注,同時也傳遞了對和平的向往和期盼。這首詩詞通過短小精悍的文字,勾勒出了長沙城的戰爭景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知是官船江上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shā zhú zhī gē shí shǒu
長沙竹枝歌(十首)
róng mén jīng jié yōng gāo tái, jūn shì nán biān shù wèi huí.
戎門旌節擁高臺,軍士南邊戍未回。
hóng jīn xiǎo ér qí jī gǔ, zhī shì guān chuán jiāng shàng lái.
紅巾小兒齊擊鼓,知是官船江上來。
“知是官船江上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