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無一語訴腥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無一語訴腥臊”全詩
為問琵琶弦底話,得無一語訴腥臊。
分類:
《詠史上·王昭君》陳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史上·王昭君》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普。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呼韓骨冷復雕陶,
夜夜穹廬朔月高。
為問琵琶弦底話,
得無一語訴腥臊。
譯文:
呼喚韓骨,冷冽的寒風再次雕塑,
每個夜晚,北方的月亮高懸。
我想問琵琶的琴弦底下隱藏的故事,
它能否述說一句言辭,訴說殘酷的遭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王昭君為題材,描繪了她的悲慘命運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王昭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她被迫嫁給匈奴的單于,成為了外國的王妃,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和親人,過上了囚禁的生活。詩中的"呼韓骨冷復雕陶"表達了作者對王昭君的呼喚和思念,同時也暗示了她所經歷的嚴寒和艱辛。
"夜夜穹廬朔月高"描繪了北方的夜晚,清冷的天空中高懸著皎潔的朔月。這一景象與王昭君的命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調了她的孤獨和無助。
接下來的兩句"為問琵琶弦底話,得無一語訴腥臊"表達了作者的疑問和關切。他想知道琵琶的琴弦底下是否隱藏著王昭君的苦楚和遭遇,是否能夠傳遞她的心聲和對外界的訴說。"腥臊"這一形容詞用來描繪王昭君所遭受的痛苦和屈辱,使人倍感唏噓。
整首詩通過對王昭君命運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她的同情和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冷峻的自然景象和琵琶的隱喻,將王昭君的悲憤和痛苦傳遞給讀者,喚起了人們對她的憐憫和敬意。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關注和對人性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得無一語訴腥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ǐ shàng wáng zhāo jūn
詠史上·王昭君
hū hán gǔ lěng fù diāo táo, yè yè qióng lú shuò yuè gāo.
呼韓骨冷復雕陶,夜夜穹廬朔月高。
wèi wèn pí pá xián dǐ huà, dé wú yī yǔ sù xīng sāo.
為問琵琶弦底話,得無一語訴腥臊。
“得無一語訴腥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