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於所執不相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偏於所執不相通”出自宋代陳普的《孟子》,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piān yú suǒ zhí bù xiāng tōng,詩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偏於所執不相通”全詩
《孟子》
任與清和猶是器,偏於所執不相通。
大成之德該全體,萬理同歸一貫中。
大成之德該全體,萬理同歸一貫中。
分類:
《孟子》陳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孟子·大成》是宋代詩人陳普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關于德行和理念的思考。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將任與清和視為一種品質,
卻忽視了偏執不通之處。
偉大的德行應該適用于所有人,
萬物的原理都歸于一體。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德行和理念的主題。作者提到"任與清和",指的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和外在的和諧。然而,他指出了一個問題,即過于執著于特定的觀點或立場會導致不通和偏見。作者呼吁人們應該追求全面發展的德行,使得萬物的原理都能歸于一個根本的核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表達,揭示了人們在追求德行和理念時可能面臨的挑戰。將"任與清和"作為"器"來看待,表明作者對這種品質的重視。然而,他也指出了一個潛在的問題,即過于執著于自己的信念會導致與他人的隔閡,無法達到真正的和諧。通過提出"大成之德該全體,萬理同歸一貫中"的觀點,作者呼吁人們應該超越個人偏見和差異,追求普遍的德行和統一的原理。
這首詩詞在簡短的篇幅內表達了哲學思考的深度,啟示人們要超越個人的局限,以全面和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欣賞世界。它提醒我們在追求個人成就的同時,也要關注整體的和諧與共同的價值觀。
“偏於所執不相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zǐ
孟子
rèn yǔ qīng hé yóu shì qì, piān yú suǒ zhí bù xiāng tōng.
任與清和猶是器,偏於所執不相通。
dà chéng zhī dé gāi quán tǐ, wàn lǐ tóng guī yī guàn zhōng.
大成之德該全體,萬理同歸一貫中。
“偏於所執不相通”平仄韻腳
拼音:piān yú suǒ zhí bù xiāng tōng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偏於所執不相通”的相關詩句
“偏於所執不相通”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偏於所執不相通”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偏於所執不相通”出自陳普的 《孟子·大成》,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