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死何須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死何須哭”全詩
倉皇歸印日,慷慨卻金時。
規矩諸郎有,襟懷我輩知。
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
分類:
《故總干潘伯可從大挽詞二首》戴表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總干潘伯可從大挽詞二首》是宋代戴表元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如下:
得死何須哭,
偷生正可疑。
倉皇歸印日,
慷慨卻金時。
規矩諸郎有,
襟懷我輩知。
平生郭有道,
消得蔡公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詩人在表達對生死的思考,提出了對死亡的疑問和對生存的不確定感。
首先,詩人問道:“得死何須哭,偷生正可疑。”這表明詩人認為,面對死亡,為什么要悲傷哭泣呢?而活著的時候,偷偷地生存下來反而更加值得懷疑。這種對生死的思考,體現了詩人對生命的深刻思索。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一個倉皇歸印的場景,這里的“印”指的是官印。倉皇回歸官印的日子,表明了一個人在權力、地位上的得失。然而,詩人卻以慷慨的態度面對金錢和權力的時刻。“慷慨卻金時”,意味著詩人對金錢和權力的看法與常人不同,他認為這些東西并非最重要。
在下一句中,詩人提到“規矩諸郎有,襟懷我輩知。”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傳統規矩和行為準則的思考。他認為那些拘泥于傳統規矩的人或許并不了解真正的胸懷和思想。相比之下,他們這一輩人更加理解人情世故和內心的真實。
最后兩句,“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表達了詩人對于郭和蔡兩位先賢的評價。郭和蔡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而郭的道德修養使得蔡公的碑文逐漸消失,這表明詩人認為郭的道德品質超越了蔡公,是真正值得尊敬和追隨的榜樣。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生死、權力和傳統觀念的思考,表達了詩人獨立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他認為生死無需過度悲傷,對權力和金錢持有慷慨的態度,對傳統規矩有獨立的思考,追求內心的真實和道德的高尚。這些思想與價值觀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顯得獨特而深刻。
“得死何須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zǒng gàn pān bó kě cóng dà wǎn cí èr shǒu
故總干潘伯可從大挽詞二首
de sǐ hé xū kū, tōu shēng zhèng kě yí.
得死何須哭,偷生正可疑。
cāng huáng guī yìn rì, kāng kǎi què jīn shí.
倉皇歸印日,慷慨卻金時。
guī jǔ zhū láng yǒu, jīn huái wǒ bèi zhī.
規矩諸郎有,襟懷我輩知。
píng shēng guō yǒu dào, xiāo de cài gōng bēi.
平生郭有道,消得蔡公碑。
“得死何須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