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住應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知君住應老”全詩
流名屬邊將,舊業作公田。
擁雪添軍壘,收冰當井泉。
知君住應老,須記別鄉年。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送流人》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流人》中文譯文:
孤身向長城北行,黃云遮蔽了天空。
流傳的名聲屬于邊將,舊日事業已成為公田。
堆雪增加了軍壘的高度,收集冰雪作為井水。
我知道你將住下來直至年老,但也要記得離開家鄉的歲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張籍為了送別一個流亡者所寫的。詩中通過描繪長城北方的景象,展示了獨自面對艱難困境的形象。黃云遮蔽了天空,同時也代表了流亡者所面臨的困境和不確定的未來。作者提到了流傳的名聲屬于邊將,意味著流亡者曾經是一位邊境將領,但最終他的經歷變得像一塊公田一樣平凡。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雪堆積在軍壘上,冰雪在井泉里堆積,這既是自然景觀的描繪,也象征了流亡者在邊疆的艱辛生活。最后,作者在詩中表示,他知道流亡者將會在北方長久地居住,并留下回憶的歲月。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流亡者的艱難處境和不同凡響的經歷。通過描繪北方的自然景觀和流亡者的生活環境,詩中透露出思鄉之情和對別鄉年華的回憶。整首詩樸素而含蓄,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流亡者的堅韌和生活的艱辛。同時,詩中也表達了作者對流亡者的祝福和對他未來生活的思考。
“知君住應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rén
送流人
dú xiàng cháng chéng běi, huáng yún àn sāi tiān.
獨向長城北,黃云暗塞天。
liú míng shǔ biān jiāng, jiù yè zuò gōng tián.
流名屬邊將,舊業作公田。
yōng xuě tiān jūn lěi, shōu bīng dāng jǐng quán.
擁雪添軍壘,收冰當井泉。
zhī jūn zhù yīng lǎo, xū jì bié xiāng nián.
知君住應老,須記別鄉年。
“知君住應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