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憶草堂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憶草堂前”全詩
西峰月猶在,遙憶草堂前。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寄西峰僧》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西峰僧》是唐代詩人張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松暗水涓涓,
夜涼人未眠。
西峰月猶在,
遙憶草堂前。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象,詩人身處松林深處,聽到微弱的水聲。夜晚的涼意讓人難以入眠。然而,西峰的月光依然照耀在遠方,使詩人回憶起過去在草堂前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回憶。詩人通過描繪松林暗影和微弱的水聲,營造出夜晚的安靜和寂靜的氛圍。夜晚的涼意使人難以入眠,暗示著詩人內心的不安和思緒的紛亂。
然而,詩中出現的"西峰月"給予了詩人一線希望和慰藉。盡管夜晚涼爽,但西峰的月光仍然照耀著,象征著永恒和希望。這一景象喚起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回憶,他遠離塵囂,在草堂前度過了一段安寧宜人的時光。
整首詩通過簡短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過去的懷念之情。它強調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在繁忙和喧囂中追求內心安寧的渴望。這種渴望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回憶的呼喚得到了表達。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美麗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同時也表達了對寧靜和內心平和的向往。
“遙憶草堂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xī fēng sēng
寄西峰僧
sōng àn shuǐ juān juān, yè liáng rén wèi mián.
松暗水涓涓,夜涼人未眠。
xī fēng yuè yóu zài, yáo yì cǎo táng qián.
西峰月猶在,遙憶草堂前。
“遙憶草堂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